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正确的思考,又名正欲,亦即思考四谛的道理,以引发正当的欲念,明了世出世间的因果,断集证灭,离苦得乐。八正道之...(异类)地狱内之巡逻也。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作防逻,十王经作访罗。玄应音义十八曰:防逻,戍属也。谓游兵以御...【加行道】 p0525 瑜伽一百卷二十一页云:加行道者:谓为断惑,勤修加行。 二解 集论六卷一页云:何等加行道?谓有...为佛及转轮圣王之应化身所具足三十二相之一。又作真青眼相(梵 abhinīla-netra)。佛眼绀青,犹如青莲花,故以莲喻...(术语)善律仪之反对。定时定事而守之行曰律仪。律仪有善恶,如戒法者善之律义。如畋猎者为恶律仪。法华经安乐行品...【摩黎】 或云摩罗耶。在南天竺,多出旃檀。...(经名)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隋阇那掘多译,摄于秘密部。对舍利弗说所谓入无边门之陀罗尼者。...方便,方法便利适宜之义。佛家为救度众生而施用之善巧权变方法,称为济度方便。 p6446...因明用语。俱不遣,梵语 ubhayāvyāvrtta。因明三十三过中,喻(比喻)十过之第八,异喻五过之第三。即所用之异喻...(行事)转读大般若经之法会也。...(人名)Gavāṁpati,憍梵波提之略。罗汉名。...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
我们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条件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也就是要先破除我执──要看清楚这个我到底是什么?依佛法来说...以前虚云老和尚讲个故事,那是明朝云南的事情。 有一位在家居士,后来他出家了,外号叫「秤锤法师」。他出家的因缘...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二种的情况:第一种是五蕴所成就五浊的相状,这个是一种表层的...很久以前,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前往舍卫城化缘的途中遇见一个漂亮的女孩。他不由得动了爱恋之心,相思成疾,终日茶...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亲近善知识难,生正信难,此五乃难之难者,沙净弥已具其四,所欠...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业力现出一个相状,可能快乐的相状,也可能痛苦的相...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界至上不可思议之音声,至简约、至玄妙。六字洪名赅摄诸佛如来...
悎寤
【法相辞典】
【悎寤】 p0947 瑜伽二十四卷十三页云:复如有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于后夜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说名悎寤。
上篇:冥闇 | 下篇:眠 |
(杂语)译曰大臣。仁王经吉藏疏曰:摩诃罗迦者,此翻大臣。梵语杂名曰:贵,摩诃剌伽。梵Mahārgha。...
正思惟
防罗
加行道
莲目相
恶律仪
摩黎
一向出生菩萨经
济度方便
俱不遣过
转经会
波提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四大本空无有我,一身自重不干人
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愚痴者只看外表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