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供养于佛前之香炉、花瓶、烛台。若花瓶与烛台左右各一对,则称五具足。 p559...为“违世八心”之对称。密宗将声闻见道之前,世间凡夫之善心,依其渐次生起之次第,以植物成长之阶段为譬喻而分为八...指众生颠倒、世界颠倒。据楞严经卷七载,二种颠倒即:(一)众生颠倒,指众生不明自性,逐妄迷真,随顺妄惑而造妄业,...因明用语。为因明六因之一,三了因之一。乃“言生因”之对称。因明论式中,立(立论)者既已提出宗(命题),复提出...【烦恼过患】 p1192 瑜伽八卷七页云:烦恼过患者:当知诸烦恼有无量过患。谓烦恼起时,先恼乱其心。次于所缘,发起...明孔与割截均为袈裟之制法。据释氏要览卷上明孔条载,明孔,即袈裟将完成时,特留一小孔不予缝合,称为明孔,犹如田...(术语)五相第一通达本心之真言也。连华部心轨曰:诸佛同音言:汝应观自心。既闻是说已,如教观自心。久住谛观察,...【增上戒体】 p1314 摄论一卷一页云:菩萨律仪,说名此中增上戒体。...巴利名 Maddakucchi-migadāya。为“曼达库直(巴 Maddakucchi)之鹿野苑”之意。系位于王舍城之园林。南传相应部第...(书名)二卷,功德施菩萨造,唐地婆诃罗译。直释经文。论名者取本经所诠之义理也。...1、观音菩萨的别名,因观音菩萨无论是自利或利人,都能得到大自在。 2、观一切法很自在的意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在朝拜五台山时得到文殊菩萨示现,为其指点迷津。文喜禅师前...我常勉励人︰「忙、忙、忙,忙得好快乐;累、累、累,累得很欢喜。」然而,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而忙,也...《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所通晓的是道义,而小人所看重的是私利。孔子的这句话影响了...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就而至,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南...这次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跟净土这两个思想的交互应用的关系。佛法的重点:行门宜专、解门宜广。...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生肉。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前世的生活...
息相差别
【法相辞典】
【息相差别】 p0938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七页云:息相差别、云何应知?颂曰:入出息随身、依二差别转。情数非执受,等流非下缘。论曰:随身生地,息、彼地摄。以息是身一分摄故。此入出息转、依身心差别。以生无色界、及羯剌蓝等、幷入无心定、及第四定等、此息于彼、皆不转故。谓要身中有诸孔隙,入出息地心正现前;息于尔时,方得转故。出第四定等、及初生时,息最先入。入第四定等、及后死时,息最后出。息、有情数摄。有情身分故。非有执受。与根相离故。是等流性。同类因生故。非所长养。身增长时,彼损减故。非异熟生。断已后时更相续故。余异熟色、无如是故。唯自上地心之所缘。非下地威仪通果心境故。
上篇:破他义有三路 | 下篇:回向菩提声闻 |
(术语)谓识别他心佛之意业之用也。三轮之一。义林章六末(三轮章)曰:三轮别名者,杂集第一说,一神变轮,二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