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语 pravāranā,巴利语 pavāranā。音译钵剌婆剌拏、钵和罗、钵和兰。旧译自恣。又作随意事。即满足、喜悦之义...(经名)护法菩萨造,有二万五千颂。西方之学者,以为声明论之至极。见唯识枢要上本。...亦名:安居处、夏成安居有五因缘、五因缘夏成安居 子题:五种法成安居、安居五法、别住、安居心三种、三种安居心、...【堪能补特伽罗】 p1185 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页云:云何堪能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而未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指一切之心所法。心所法与心王同时起作用,故称心(王)相应;以其系有为法,故称行。[尊婆须蜜集论卷一] p1405...(经名)具名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告诸苾刍若于十二缘生能见了,名之为见法见佛。舍利弗以问慈氏...六道,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阿修罗等,有善恶等级之别。众生由其未尽之业,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资持记·释释相篇:“未成[帛*系],即蚕茧。”(事钞记卷二○·四五·一五)...(术语)六根之一。对于声境而生耳识者。即耳官也。...【引发因】 p0377 瑜伽五卷十一页云:依随顺因依处,施设引发因。所以者何?由欲系善法、能引欲系诸胜善法。如是欲...譬喻二事互相资助,相辅相成,如鸟之双翼。如止观、真俗、福智等。止,即止息诸想;观,即观照对象,修此二事,成办...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为其烧煮。若从烈焰中觅得一片清凉地...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问: 曾经在路上遇到过一母女,向我讨要饭钱,我当时想她们虽然可怜,但可以自食其力,又因为担心她们是骗钱的,所...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迦尸罗国和毗提醯国之间,有一片旷野。尽管它是通往两国之间最便利的途径,却无论白天、晚上都很...问: 弟子开一个饭店,开饭店当然以赢利为目的,弟子不杀,可是饭店人杀,弟子为了赚钱也要说假话,这个是弟子犯戒...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为物先,乃成千古鼻祖。蕅益大师 摩诃迦叶尊者长期住于阿练若...大家来东林寺,如果从法的精神来看,东林寺传达了一个法,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的至简易而...
见浊即见解上的浊乱,即五种见解上的浊乱。 第一是身见, 这是与生俱来的我执,执著这个身体是真实的。一切都要为我...
宰主
【法相辞典】
【宰主】 p0948 瑜伽十六卷十页云:于所摄受,说为宰主。
上篇:扇搋迦等不名近事男 | 下篇:脊伛曲 |
菩萨所时常观念的十种境界,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
随意
杂宝声明论
安居住处
堪能补特伽罗
心相应行
舍黎娑担摩经
六道轮回
未成[帛*系]
耳根
引发因
二翼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动机决定施舍
商人与罗刹鬼
开饭店雇人杀生,同时要说假话,这样犯戒吗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大安法师:念佛就是醒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