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学习而生智慧之处也。有五种,谓之五明处,又单云五明。地持经三曰:明处有五种:一者内明处,二者因明处,...(777~853)唐代僧。中山(河北完县)人。幼辞亲,礼五台山贤林为师,以诵经合格而得度。师神情爽拔,气调高峙,少...Qingbian 古印度佛教学者。印度佛教中期大乘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观派的实际创始人之一。又名婆毗吠伽。...(一)为佛世时舍卫城中之长者。又作卢遮。世称卢至长者、卢志长者或留志长者。原为悭贪之人,虽拥财万贯,依然着弊衣...(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依大梵王及观世音之请而说此咒。持者不更受恶趣之生。...【药果窣堵波】 p1448 西域记八卷七页云:故城东南,有屈(居勿反)咤阿滥摩(唐言鸡园)僧伽蓝。无忧王之所建也。...(名数)一出家味,二读诵味,三坐禅味。见涅槃经十二。...凡八卷。日僧春屋妙葩撰,周佐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收录临济宗梦窗派禅僧妙葩于天龙资圣寺、太平兴国南禅寺、...亦名:无主房戒犯相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若彼作房,于妨难二处者,二突吉罗。不处分,过量,二僧残。互相有无...(杂名)言人死为白骨也。...指如来藏。真如之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为阿赖耶识,能变现一切万法,故称如来藏为识藏。楞伽经卷四(大一六·五一○中...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胄轮。从初发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断。得名菩萨摩诃萨也。超胜一切声闻独觉...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就是不往前去争取。当然佛法的思想比这个更深刻...
般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三包括菩萨的方便行。这个般若思想,是佛为大乘根基宣讲的。《...
这《地藏经》,古来因读诵、受持、供养、礼拜而获得实际受用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在宋人所撰的《地藏灵验记》等,都...有次我去拜访一位相当有钱的居士,他家门口有保镳站岗,进出都有高级轿车代步,家里布置得非常豪华。 因此我问他:...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收了两个弟子,他们都跟目犍连尊者修行很久了,但未曾开悟过。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就对目犍连说:...
过去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时,有五百位大比丘随佛一同住止,精进办道,修习用功,须菩提尊者也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侧的庐...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大乘的顿教。顿教里面也包括圆顿之教。 为什么这部《观经》念...
般若与波罗蜜多与智波罗蜜多差别
【法相辞典】
【般若与波罗蜜多与智波罗蜜多差别】 p0947 无性释七卷二十六页云:若立十种波罗蜜多;第六般若、唯是根本无分别智。若立六种有说:;才二、冬分訤若、无分别智及后得智二智所摄。后得智中四到彼岸、亦在第六般若摄故。
上篇:留化事 | 下篇:冥 |
(一)超越凡圣,不住于生死、涅槃之无事禅,系一切三昧中之最上者,故称为宝王三昧。一山国师语录卷上(大八○·三二...
明处
智頵
清辨(Bhavaviveka 约490~570)
卢至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药果窣堵波
三味
智觉普明国师语录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犯相
骨佛
识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菩萨一发菩提心顿断五欲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般若与人生佛教

拜地藏像忏悔,获菩萨现身加持
圣严法师《帮忙保平安》
观机说法

须菩提观空息病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