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堂塔)相轮樘之俗称。以相轮樘为一种之塔婆也。...【明】 智慧之别名。《佛地论》卷一曰:‘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闇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即五尊佛。又作五智佛、五智如来、五禅定佛。有金刚界与胎藏界之别。(一)金刚界五佛,即毗庐遮那(梵 Vairocana)...为观音菩萨三十三身之一。其形像系乘云飞行于空中,能制伏雷电等魔扰。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八上):“云雷鼓掣电...谓长时期相续不断的忆念观音。出自法华经卷七普门品(大九·五七上):“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名数)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生苦乃至求不得苦】 p0479 瑜伽二十七卷十九页云:又生苦者:谓于生时,发生种种身心苦受。非生自体卽是其苦。为...(杂语)是指恶知识之柔弱而言也。妇人始嫁,即艳容而取媚于夫,是恐违夫之意,趁出而不能为家之主宰也。临济录曰:...即四威仪。乃人类生活起居之四种基本动作,引申为日常之生活举止。佛教为诫比丘、比丘尼慎其行状,令勿放逸懈怠,故...心中有疑而不解,譬于冰,称为心冰。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四四·九一中):“嗟去圣之弥远,慨心冰之未释。” p1...(一)梵语 mānava。意译胜我。即毗纽天外道在有情身中所执着的胜妙之我。[新华严经卷十九、大宝积经卷三十五、大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会这样。出家人一生都住在寺院里...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它放逸。 先讲五根不要让它染五尘。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尘...
特别提示:大悲咒的感应真是太多了,但这篇小文章的修持观念还是比较正确的,值得初学者学习和借鉴。本文来自网络,...
慈悲伟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经》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可作为我们的指导。不要追悔过去的事,不要担忧未来的事,过去...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着信和行。在《阿弥陀经》中,佛向当机者舍利弗陈述西方极乐...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代了。一休和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生于l394年,是后小松天皇...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了。这四个偈子,我把它作了一个概括: 第一个偈子多闻工艺...
悟入圣谛修习
【法相辞典】
【悟入圣谛修习】 p0908 瑜伽二十七卷八页云:如是彼于缘起悟入,善修习已;复于诸行,如实了知从众缘生,悟入无常。谓悟入诸行、是无常故;本无而有,有已散灭。若是本无而有,有已散灭,即是生法、老法、病法、死法。若是生法老法病法死法;即是其苦。若是其苦;即是无我、不能自在,远离宰主。如是名为由无常苦空无我行、悟入苦谛。又彼如是能正悟入诸所有行,众缘生起,其性是苦;如病如痈;一切皆以贪爱为缘。又正悟入即此能生众苦贪爱,若无余断;即是毕竟寂静微妙。我若于此如是了知,如是观见,如是多住;当于贪爱、能无余断。如是名能悟入集谛灭谛道谛于此悟入能多住已;于诸谛中、证得现观。是名悟入圣谛修习。
上篇:修类福业事 | 下篇:悟入圆成实性 |
【圣弟子】 p1226 法蕴足论二卷一页云:圣弟子者:圣、谓佛法僧。归依佛法僧,故名圣弟子。 二解 集异门论十四卷十...
相轮塔
明
五佛
一如观音
常念观音
十忿怒明王
生苦乃至求不得苦
新妇子禅师
行住坐卧
心冰
摩纳婆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修道只有两个字:坚持
了幻法师: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
守护六根

修持大悲咒的感应和心得报告

如此审慎观察,一夜就可成为贤者

具足信愿一定往生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