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又作绝言真如。二真如之一。为“依言真如”之对称。指真如之法体,即自真如绝言语、绝思惟之立场而言。大乘起信论(...全一卷。唐代法藏(643~712)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疏内题“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并序”。一般称作大乘法界无...(术语)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闇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又作钩罪。密教中,行者为摧破无始以来之罪业,须召请诸尊圣者净除其罪业,称为召罪。盖若就法体而言,三业之罪障即...(物名)金刚墙之别名也。为真言法之结界,交立三钴金刚,而观想为周遍四方结界修法之坛场也。...于小乘,谓发有漏、无漏之智,非由加行而得任运自在。为果圆德(三圆德之一)最初之智圆德所分无师智、一切智、一切...北朝东魏之僧官名称。此僧官系依据僧制,治理杀人罪以外,触犯他罪之僧尼。原称昭玄统。其下设有国都(原称昭玄都维...梵语 sarvaja-jāna。指佛陀之智慧是一切智中之最殊胜者。音译作萨婆若那。一切智通于声闻、缘觉、佛三者,今为区别...(杂名)轮者圆满之义。又佛之光明有碾摧众生烦恼之用,故譬之曰轮。赞阿弥陀佛偈曰:解脱光轮无限齐。...(术语)五手之一,如如意轮观音右手当其颊,标思惟之相也。大日经疏十六曰:不思议具慧者,菩萨作思惟手。注曰:与...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从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念所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佛顶首楞严咒...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
在寺院过堂的居士都会看到,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然后会有一位师父拿着小刀和小手,从...
农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萨的圣诞。 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一位古董商有一次在一处僻静的穷山村里,发现了一个老式红木旧柜子。惊喜过后,开始动了心思。他先与柜子的主人闲扯...
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对生死都能坦然面对,无所畏...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从战俘营逃出来的人,战后去拜访同窗的难友。 他问难友:你原谅那些残暴的家伙了吗? 难友说...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出家众饭食时,常念:三...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嗔恨心;欲情颠倒,生贪著心;羡人之有...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宣说正法
【法相辞典】
【宣说正法】 p0888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页云:宣说正法者:谓于获得自胜义利若无堪能;为说正法,伴助令彼发生正行。若有堪能;为说正法,随顺令彼速证通慧。
上篇:背 | 下篇:逈色 |
亦名:厌祷杀、[示*厌]祷杀 子题:符祝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若厌祷者,厌谓符祝抑伏,祷谓凭托鬼神。” 济缘...
离言真如
法界无差别论疏
开悟
召罪
四方结
无功用智
国统
一切智智
光轮
思惟手
五蕴皆空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日光菩萨的圣号由来
贪婪的代价

古代禅师们奇特的圆寂方式
跨越心灵的栅栏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