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1、修行正道。 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而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入浴时所用之布,缠于腰部,后系浴裙。又称脚巾,律典中称洗涒。或指置于浴门外,防脚滑之布垫。其后转指炊事、扫除...【烦恼粗重】 p1191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烦恼粗重者:谓烦恼随眠。...(譬喻)入涅槃城之门户也。无量义经曰:开涅槃门,扇解脱风。般舟赞曰:念佛即是涅槃门。又葬所四门之一。北方为涅...【六凡四圣】 此即十法界。十法界分为凡夫与圣者二类,凡夫界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等六界,称为...位于北平翠微山西南隅。旧称翠微寺,又称善应寺。创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清康熙十年(1671)重修,以多奇花异...谓一来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一来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全称菩萨燋炷十地。即指三乘共通之十地;此系藉燋炷之譬喻以显示菩萨之智断乃初心后心不可得之深旨。燋,指能燋之火...(杂名)修天台止观法之行者也。止观之行法有四种,称为四种三昧。...【身业】 p0675 成唯识论一卷十五页云:能动身思,说名身业。 二解 成业论十八页云:身、谓诸根大造和合差...(术语)着空之思想。止观五下曰:着此空想,诸佛不化。...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依据。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名,希望自己有好的名...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行,自认为到了一定境界修行成就了,于是准备下山,下山途中遇...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缘,就会有善报好报。我们一生之中,如果遇到的人对我们都很好...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认佛教为消极厌世的偏见,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相对以往重鬼神...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全缺,世行深追;至其极点,直使忘形,何止忘疲。悲乎痛哉! ...一个凡事都爱摆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它看见一只大鸟在河边饮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临时讹扰。有乖轨范。如未能修观者。亦当清净身口意三业。一心...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得好报? 师父说:因果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生,如果...
真如有何行相
【法相辞典】
【真如有何行相】 p0920 瑜伽七十二卷十页云:问:真如有何行相?答:其相不可说行相。
上篇:真如是胜义有 | 下篇:真如差别多种 |
于禅宗初祖菩提达磨忌日所修之法会。达磨于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十月五日示寂,我国遂于此日严修法会。据黄檗...
修道
脚布
烦恼粗重
涅槃门
六凡四圣
长安寺
一来果
燋炷十地
止观行者
身业
空想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好为人师的老山羊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