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如来梵音之声响。佛陀之说法,以微妙清净之梵音,响彻十方,故称梵响。[往生论](参阅“梵音相”4634) p4650...吉藏,是中国隋代三论宗的集大成者。他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先世避仇移居南海,住在交广(今越南、广西)一带,后迁...指随所犯罪过而制定之戒律。为“一时顿制”之对称。又称随缘制戒。即佛陀随弟子之每犯过误而设定制止之戒律。律藏中...(术语)谓能观之真智与所观之真理,冥合一致也。止观五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以无缘智,缘无相境。无相之境,相...【诸业时分定不定与异熟定不定四句分别】 p1363 俱舍论十五卷十五页云 :譬喻者说:业有四句。一者、有业,于时分定...(名数)又曰十条,翻译之十科也。...全一卷。又作梵摩喻经。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婆罗门梵摩渝...亦名:自然摄衣界独开势分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问:‘僧衣二界,同是自然,何故衣中独开势分?’答:‘衣本随身...梵语 bali 之音译。意译作施食、祭祀、祭食。于密教中,为“施与一切食法印”之印契名。结此印契时,口诵“唵 毗梨...谓众生本具之佛性(本源),清澈澄净犹如明亮清晰之大圆镜,而了无染污。此系圆觉经之语,乃极言本性之清净无著。 ...属大乘起信论所立二真如中之“依言真如”。如实,真如之异名。如实空,谓真如之体空净,离一切妄染,故称如实空。亦...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于榻的公公病逝于长沙。最后的四天,我一直在病房守着,目睹了公公弥留、死亡和火化的全过程...
从前,有人种了很多的棉花,如果过时不采的话,就会成色不好。到了收获的季节,那人就雇佣了很多人帮工,让他们晨夜...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净;第三,供品清净。 第一、福田清净。 佛和菩萨具有圆满的智...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白了就是自杀,是不是这个样子?用人为的药物中断生命,他为什...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出离心。 我们开始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第一个要调整我们的...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的时候,佛陀对人天安乐的果报,并没有加以否定,我们可以看得...问:法眼文益禅师有一次问弟子:虎头金铃,是谁解得?大家都答不出来。泰钦禅师正好路过,答了一句:系者解得。这个...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
能生因与方便因
【法相辞典】
【能生因与方便因】 p0896 成唯识论八卷二页云:如是十因、二因所摄。一、能生,二、方便。菩萨地说:牵引种子、名能生因。所余诸因,方便因摄。此说牵引生起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中诸因缘种、未成熟位,名牵引种。已成熟位,名生起种。彼六因中,诸因缘种、皆摄在此二位中故。虽有现起、是能生因,如四因中生自种者;而多间断,此略不说。或亲办果,亦立种名。如说现行谷麦等种。所余因、谓初二五九及六因中非因缘法。皆是生熟因缘种余故;总说为方便因摄。非此二种、唯属彼二因。余四因中有因缘种故。非唯彼八名所余因。彼二因亦有非因缘种故。有寻等地说生起因是能生因,余方便摄。此文意说:六因中现种,是因缘者,皆名生起因。能亲生起自类果故。此所余因,皆方便摄。非此生起唯属彼因。余五因中有因缘故。非唯彼九名所余因。彼生起因中有非因缘故。或菩萨地所说牵引生起种缘故。非唯彼九名所余因彼生起因中有非因缘故。或菩萨地所说牵引生起种种、即彼二因。所余诸因,即彼余八。虽二因内,有非能生因;而因缘种,胜显故偏说。虽余因内,有非方便因;而增上者,多显故偏说。有寻等地说生起因是能生因,余方便者;生起即是彼生起因。余因应知即彼余九。虽生起中有非因缘种;而去果近,亲显故偏说。虽牵引中亦有因缘种;而去果远,榇隐故不说。余方便摄,准上应知。
上篇:能入正性离生 | 下篇:能成熟补特伽罗 |
为西藏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降生之节日。意译为氐宿月,即指二十八宿之氐宿出现之月份。以每年藏历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
梵响
吉藏(549—623)
随犯随制
智境冥一
诸业时分定不定与异熟定不定四句分别
十科
梵摩渝经
摄衣自然界独开势分
皤唎
本源清净大圆镜
如实空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推荐】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不净羹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痛苦中觉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
圣严法师《解铃系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