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印相)金刚合掌之异名。绥合两掌,交叉十指之头,是曰金刚合掌,此合掌代用于一切之印相,故名普印。又五指即五智...【应习】 p1398 瑜伽八十三卷九页云:言应习者:应习近故。...日本佛教特有之制度。又作僧阶。即依僧人之智德、年腊,以叙任阶位。天平宝字四年(760),以良辨奏请,始定四位十...【狼者】 p0948 瑜伽五十八卷二十一页云:问:何故无明、说名狼者?答:似彼性故。能障闻智故。...梵语 ā?aya。意译为阿世耶、阿奢也。此字含有休息处、住处、意思、意向等意味,故意译意乐、意欲、志愿。凡心里所...阿罗汉之异名。以彼等乃修无伪真道者,故称真人。此外,伟大之修行者(佛陀),或趋向证得真谛法又不自贵、不贱他之...利供养、敬供养、行供养。利供养是以香花饮食等财物作供养;敬供养是以赞叹恭敬作供养;行供养是以修行妙法作供养。...【四种遍计】 p0428 摄论二卷七页云:复次遍计有四种。一自性遍计,二差别遍计,三有觉遍计,四无觉遍计。有觉者:...(术语)弥陀之极乐国土,为报土、为化土,诸宗各有异论。天台净影谓之化土。道绰善导谓之报土。慈恩或唯谓之报土,...子题:七宝、似宝入百一物数不须作净、重宝、摩尼、真珠、珊瑚、车渠、砗磲、马脑、玛瑙、似宝、琥珀、茯苓、水精、...指佛之正教;亦即佛之正道真理。眼,彻见、鉴照之意,比喻正法能烛照万物;藏,含藏、包含之意,比喻正法能包容一切...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原文】 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即便生大惭愧,犹如裸露于稠人广众之中,惭愧欲死。如此久...六字洪名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却深邃浩博,乃佛果觉境界,极平常极玄妙,超出众生的思量,兹...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不也是有神论了吗? 成刚法师答: 佛说六道。天道是天人,欲界...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而...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历程与佛陀的善巧安排。对大乘的修行人,佛陀的布局为...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国家的众生很难教化,像富楼那、舍利弗这些弘法的大将、传教的大将去,都没办法...
●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出家后,经过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
苦出离依受
【法相辞典】
【苦出离依受】 p0847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三页云:问:若尔;一切苦受,皆应名耽嗜依。皆能与爱,或一切烦恼,为安足处故。又如品类足说:云何耽嗜依法?谓有漏法。云何出离依法?谓无漏法。何故此中说有苦出离依受耶?答:苦受、虽有漏;而有少出离依性。依彼故说苦出离依受。谓彼、有与烦恼相违,及与烦恼不相杂性。有余师说:苦受、虽皆是有漏;而有能引发随顺胜义出离依无漏受者。依彼故说苦出离依受。以能暂时伏诸耽嗜故。
上篇:苦因缘依处 | 下篇:苦谛有二种 |
子题:浴筹偈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明维那行事。应年少比丘三五人助办所须,各具修威仪。维那取香水及汤,次第洗...
普印
应习
僧位
狼者
意乐
真人
三种供养
四种遍计
极乐报化
重宝似宝
佛正法眼藏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三业不清净,念佛就没有功德吗
念佛原理略释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不能只追求成功,而不成长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跟众生结净土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