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中有有无】 p0360 显扬十八卷六页云:又命终后,或有中有。谓将生有色界者。或无中有,谓将生无色界者。...华译为远离处,或空闲处,即远离热闹的空闲处。...亦名:劝足食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五缘:一、他足食已,二、知他已足,三、发言劝食,四、不作残法,...(譬喻)譬菩萨,声闻,一阐提之三者。涅槃经三十三曰:大王有三种马:一者调壮大力,二者不调齿壮大力,三者不调羸...【醯摩跋陀】 翻应舍主。...有三义,即:(一)拣别善与恶。原谓汰除米内所掺杂之沙、石等物;转指拣别善恶而排除之。碧岩录第十三则(大四八·一...即冰糖水。为石蜜加水而成。石蜜即冰糖之异称。大智度论卷三(大二五·八三中):“瓦师布施草坐、灯明、石蜜浆三事...(术语)称佛名也。诸佛诸菩萨之名,虽尽可称,而通常多称阿弥陀佛之名。往生要集中本曰:问念佛三昧为唯心念为亦口...即黄浊色。又作乾陀褐色、乾陀色。乾陀罗,又作健达、乾陀、健陀谷、乾陀罗耶。即规定用来染制此丘三衣之颜色。三衣...为戒律之大科。又作五犯、五犯聚、五众罪、五种制。即:波罗夷(梵 pārājika)、僧残(梵 sajghāva?esa)、波逸...(术语)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为一切...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宫内的大殿里挤满了人,可大殿里的气氛却无比庄严肃...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载,悉达多太子发心,以利剑自剃须发...
心的本质 所有众生的心,所谓的心并不是一个不变的精神实体,而是像河流、像一条河一样念念迁流不断的连续,是一个过...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看到平常很多事情真的是有障碍,但是为...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偏差,即是: 第一,简单的记住几个结论,就认为自己懂了,学...佛陀在世时,有些出家众因不舍物欲而造作种种恶行,引起居士们的讥嫌。为了让修行人能远离杂染,也护念在家居士的善...
一诚法师,俗姓周,法号一诚,字悟园。1927年农历2月2日出生于湖南望城,1949年6月8日于湖南长沙县(今望城县)黄金...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就是念佛中途会退转,退转得佛号都不想念...
彼果智体
【法相辞典】
【彼果智体】 p0800 摄论一卷二页云:三种佛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说名彼果智体。
上篇:彼果断体 | 下篇:彼入因果体 |
为“唯心论”、“观念论”之对称。在佛教诸宗派中,华严宗主张“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唯识法相宗亦有“唯识无...
中有有无
阿兰若处
劝犯足食戒犯缘
三马
醯摩跋陀
沙汰
石蜜浆
称名
乾陀罗色
五篇
别理随缘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玄琬和尚的故事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做轮回的主人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金刚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