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名数)一戒璎珞庄严,菩萨持禁戒以离身之诸恶也。二三昧璎珞庄严,菩萨修禅定以离诸邪觉也。三智慧璎珞庄严,菩萨...【世间清净离欲增上】 p0516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世间清净离欲增上者;谓信勤念定慧根。由此制伏诸烦恼故。...【不舍邪命戒】 p0330 瑜伽四十一卷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生起诡诈虚谈现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唐初译经僧。南海诃陵国人。又称智贤。学贯三藏,博通二乘。僧会宁欲往天竺,路经诃陵国,遂共译大般涅槃经后分二卷...指小乘教之二十部派。有关小乘诸部分裂之年代、部数,及分派之原因等,历来异说甚多,迄今未有定论。据异部宗轮论之...(术语)导人入佛道者。佛菩萨之通称。释氏要览上曰:十住断结经云: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华首经云:能为...亦名:问事端绪、问其事宗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九问其事宗。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谓上座及秉法者言之。”资持...(譬喻)以众宝庄严之大白牛车也。以譬一乘之法。法华经譬喻品曰:以众宝物造诸大车。(中略)有大白牛,肥壮多力,...五明之中,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等前四明为外明,其第五者,即明自家之宗旨者为内明。五明熟习兼备,称为内外...(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学明与学智】 p1382 发智论八卷三页云:云何学明?答:学慧。云何学智?答:学八智。...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问: 散乱心念佛是否可以往生? 大安法师答: 散乱心里面具足信愿念佛,可以往生,这是决定的,也是蕅益大师给我们...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鉴,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为交友不慎,不辨善恶,而误入歧途,...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个家族八十余年的兴衰史,是一个名叫东来的朋友讲述的发生在他们邻村的事。事件中,1980年前的情...一早,舍利弗进城托钵,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利弗慈悲的趋前垂询:老人家,您怎么啦? 老妇人泪流满面的说...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你过去的心态,变成了现在的你;你现在的心态,又变成来生的...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剂。唯心识无始终形象方隅分剂。故曰觅心了不可得。心了不可...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拥有无量财宝,不可称数。长者娶了一位名门望族的女...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苦),灭谛(无苦的状态),...
法有四种各何因生
【法相辞典】
【法有四种各何因生】 p0765 俱舍论六卷二十二页云:此中何法,几因所生?法略有四。谓染污法、异熟生法、初无漏法、三所余法。余法者何?谓除异熟,余无记法。除初无漏,诸余善法。如是四法。颂曰:染污异熟生,余初圣如次。除异熟遍二、及同类余生。此谓心心所,余及除相应。论曰:诸染污法,除异熟因,余五因生。异熟生法,除遍行因,余五因生。三所余法,双除异熟遍行二因,余四因生。初无漏法,双除前二及同类因,余三因生。如是四法,为说何等?谓心心所、不相应行、及色。四法复几因生?如心心所、所除因外,及除相应,应知余法,从四三二余因所生。此中染污异熟生法,余四因生。三所余法、余三因生。初无漏法、余二因生。一因生法、决定无有。
上篇:法身等有异无异 | 下篇:法身与解脱身差别 |
(980~1052)宋代云门宗僧。遂宁(四川蓬溪县之西)人,俗姓李。字隐之。家世豪富,以儒业传世。幼受家学,而志存...
四种庄严
世间清净离欲增上
不舍邪命戒
若那跋陀罗
小乘二十部
导师
羯磨十缘第九问事端绪
宝车
内外兼明
拈花微笑
学明与学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散乱心念佛是否可以往生
朋友有四种

一人荼毒,祸殃五代:人贩子的家族命运
修习慈心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