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七愿,使极乐之往生人皆得天耳通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耳...(人名)Guṇamati,又作求那摩帝,瞿那末底,窭拏摩提。印度论师名。译曰德慧。为安慧之师,十大论师之一。西域记...【能见】 p0891 五事毗婆沙论上九页云:问:谁能见色?为眼根见,为眼识见,为与眼识相应慧见,为心心所和合见...即大乘之教体。据摄大乘论卷一载,即:(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为所知之本体,故称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术语)正报与依报也。皆为应于前业之果报,故谓之二果,亦曰二报。...比丘的通称,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间的寿命,而且具有法身的慧命。...(名数)四金刚之名,见于释典。通俗编载王业燕在阁知新录云:凡寺门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字。执剑者风也,...(经名)具名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唐义净译。此经有三本:第一译云金光明经,有四卷。第二译云合部金光明经,有八...【极通达法】 p1197 杂集论九卷四页云:极通达法者:谓诸类忍。通达诸圣法,是此二类故。...亦名:说戒正仪篇 子题:说戒、正仪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说戒正仪篇第十。……(一、叙来意)(一、引劝勉)说戒...(术语)宗之前名辞所用之语为立敌共许,然以狡黠之手段,秘有别种之意见者。四相违中,有法自相相违因与有法差别相...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隆莲法师虽身居庙宇,但对如今社会上物欲横流的种种现象还是非常明了的。作为一个一生都在止恶扬善、弘扬人间净土的...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们在困苦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呢?还是对世人的一种诱...问: 病人由于疾病折磨很难长时间坚持正念,家属(全家学佛,但都时间不长)应当如何帮助开导?病人现在每天坚持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可求病好。因寿数有定,若寿限已到,求病好,也不能好,又因不求往生,...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处有别相念、总相念。虽然观受是苦,但...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认为布施的东西要数量多、品质好,乃至于布施珍贵的宝物,才会有很大的福报;认为只布施一点点香...
为什么我们要经过学呢?不学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人家说盲修瞎练。 我这也是讲故事。我们雪峰有个老修行。可能我...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此,很多寺院每逢文殊菩萨圣诞日,都会举行盛大的供灯法会,以...
于境最极爱味心株覆事
【法相辞典】
【于境最极爱味心株覆事】 p0753 瑜伽九十二卷十七页云:复次诸出家者、弃舍所学增上力故;当知安立顾恋境界。又出家者、毁犯尸罗增上力故;当知安立未出家者弃背趣入心株覆事。远离惭愧故。一向爱味故。若坚执取所缘境界;当知彼名最极爱味。由是因缘,于修上品诸善业中,为心株杌。是不调柔,无堪能义。又即由此增上力故;行诸恶行,内怀隐昵;所造众恶,故生其覆。如是一切、略摄为一,说名于境最极爱味心株覆事。
上篇: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 下篇:于应避护不正避护过失 |
(譬喻)譬佛果之大妙地。华严经三十五曰:离染寂静,住于一切智慧宝洲。【又】(人名)沙门觉岸,号宝洲,元朝人,...
天耳智通愿
窭拏末底
能见
十殊胜语
依正二报
具寿
四金刚
最胜王经
极通达法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第十
有法意许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病人由于疾病折磨,应如何帮助开导

如何为临终者和刚去世者开示和助念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布施的质与量,会影响到功德的大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