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云何生苦?生谓彼彼诸有情类。即于彼彼有情聚中。诸生等生趣入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命根起。总名为生。何因缘故。...(术语)七灭诤也。南山戒疏一上曰:以七毗尼,用殄四诤。...(譬喻)爱欲之糠。言爱欲之宜弃如糠也。智度论二十八曰:诸圣人糠已脱。...亦名:亡人物嘱授善恶、亡僧物嘱授善恶、亡五众物嘱授善恶、病比丘嘱授善恶 子题:嘱授善、嘱授不善、不嘱授善、不...处为生长之义;可长养心、心所。为心、心所之所缘者有六,即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称为六外处。[杂...(物名)法苑珠林曰:晋敦煌沙门竺昙猷游会稽剡县赤城山,有群虎来前,猷为说法。一虎独眠,乃以如意杖打头。...梵名 Kanakavatsa。十六大阿罗汉之第二。又作嘎纳嘎巴萨、那迦跋。与其眷属五百阿罗汉共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系护持...入一切法有八种,谓一切法欲为根本,作意所生触所集起,受所引摄定为上首,慧为最胜,解脱为坚固,出离为后边。...(术语)四生中之化生也。不处于胞胎而忽然生也。法华经曰:其国诸众生,淫欲皆已断,纯一变化生。...系帕米尔高原中之古国。据高僧法显传所载,此国每五年举行无遮大会,会时四方沙门皆来云集,王及群臣如法供养,或一...(术语)肇论有般若无知论。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上中专时,我们班主任老师长得很丑:一半脸儿白一半脸儿黑。可是,就是这样一们其貌不扬的教书先生,却有一位很漂亮...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所谓死不死,之所以说死话头,是说一成不变一门心思就参这个念...
母亲陈玉英(10262014),法名觉玉,临洮县八里铺镇下街村民,生育四子一女。年轻时即喜闻经听法,随老人入寺拜佛,...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正行五专念,万修万人去,杂行千人修...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实是有的,如果对一位证果的圣人如佛陀、菩萨、阿罗汉通通没用...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
作证
【法相辞典】
【作证】 p0686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作证者:谓于彼果涅槃。
上篇:作业 | 下篇:作福行 |
全一卷。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顷。又作佛开解梵志阿颰经、阿颰摩纳经、阿拔经、佛闻梵志...
生苦
七毗尼
爱糠
亡物嘱授善恶
六外处
如意杖
迦诺迦伐蹉
入一切法
变化生
竭叉国
般若无知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苦尽甘来成正果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