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五卷七页云:出世清净离欲增上者:谓所建立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具知根。由此永害诸随眠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多摩罗跋,梵语 tamālapatra,或 tamālapattra, tamāla, tamālaka, tama, Patra,巴利语 tamāla。又作多摩罗跋...【世俗智初中后际生起差别】 p0517 此声闻所有世俗。瑜伽六十九卷十五页云:谓世俗智、初异生位,起如先说五染污见...生者,谓于众同分诸行本,无今有性,假立为生。问外诸色等亦有生相,何故唯举众同分耶?答为于有情相续建立有为相故...梵语 agnidagdha。印度四葬之一。又作荼毗(巴 jhāpita,即燃烧之意)。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印度自古最重视火葬...梵语 anvaya-jāna。又作未知智、无生智。观察色界、无色界诸行之四谛,而断其烦恼之无漏智慧。为十智之一,十一智...(术语)又曰毛道。凡夫子异名。又,禅家之职,剃净人之毛发者。亦曰毛头。...(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两手覆于衣垂于前,立丘上之相。...亦名:谏将被罚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有将被罚者,众主比丘依律告云:‘众僧可畏,具知三藏,有大势力,道俗钦...唯识学的第七末那识,华译为意,思量之义,恒审思量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有思考、辨别、判断、分析、综合等的作用。...【有异熟】 p0542 大毗婆沙论五十一卷四页云:问:有异熟者:义何谓耶?为与自异熟法俱,名有异熟?为与他异熟...【烦恼与烦恼相应】 p1194 瑜伽五十五卷七页云:问:何烦恼与何烦恼相应?答:无明与一切。疑都无所有。贪瞋互相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摩诃僧祇律云:粥有十利、饶益有情。佛住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丘。然后自食。复作釜饭。逼上饭汁自饮。即觉...通常我们认为一个积极的人,应该就是乐观、开朗、进取的。然而积极的人是否真的都是如此呢? 事实上,积极到了某一...佛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弥陀经》一百遍,往生咒三百遍,定为常课。夜间念佛,回向西...
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你们是年轻人,我们老年人也都是年轻过来的,年轻人一出校门满...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识,跟你的因地的造业有关系了,开始讲...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做不到那么坦...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
出世清净离欲增上
【法相辞典】
【出世清净离欲增上】 p0484
上篇:出世间一切种清净 | 下篇:出灭定时触三种触 |
何等外门差别?谓多分欲界差别。...
多摩罗跋香树
世俗智初中后际生起差别
生
火葬
类智
毛头
普悲观音
众主谏将被罚
意
有异熟
烦恼与烦恼相应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粥有十利饶益有情
积极而不紧张
中国已知的佛舍利供奉地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人生成功的原则--不忘初心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