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四卷十一页云:复有四苦:一、别离苦,谓爱别离所生之苦;二、断坏苦,谓由弃舍众同分死所生之苦;三、相续苦,谓从此后数数死生展转相续所生之苦;四、毕竟苦,谓定无有般涅槃法诸有情类;五、取蕴苦。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入住于世以持续佛法之三宝。为三种三宝之一,六种三宝之一。一般以佛之塑像、画像为住持之佛宝,黄卷赤轴之三藏经典...(物名)僧堂之众贮衣服等之器也。见象器笺十九。...谓取龙须草作绳缚身,入水则转紧转痛;比喻求道之人若求取利养,则必转增身心之苦,盖以利养能毁损戒、定、慧之故。...(术语)心情缠绵于事物而不离,谓之着。如爱着执着贪着等是。大乘义章二曰:缠爱不舍名著。释门归敬仪中曰:着是病...【达摩摩提】 此云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随方启喻。齐武永明,译提婆达多品。...(杂名)或曰金地琉璃地等。佛阁道场之通称。...(术语)显体为名,诠义为句。如诸行二字,名也,而诸行无常四字则句也。以是诠诸行为无常之义理故也。唯识论曰:名...谓有漏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可爱可乐可欣可意诸异熟果此果名福亦名福果。以是福业。...【多欲及不喜足】 p0623 发智论二卷十五页云:云何多欲?答:诸欲已欲当欲,是谓多欲。云何不喜足?答:诸不喜...(杂名)释门之徒侣。谓佛弟子也。行事钞下三曰:沙门释侣,三界之宾。...为华严宗显示事事无碍圆融义门之语。同体为“异体”之对称,相即为“相入”之对称。华严宗依因六义中“不待缘”之义...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买点茶叶送远方的朋友。外面套着个极为大而精美的包装盒,肯定需要一些价钱。里面不过装着两小罐茶叶。去快递公司寄...
问: 我越是修行,越觉得自己差劲,越来越惭愧,越往自力方面努力,感觉不太想佛力。自己想往生,也有信心,这种情...
一 总说: 论云: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此中间,何日而来,亦无定期,即如今日,...问: 金刚经所说的,无我是什么?无我与我慢是什么关系? 大安法师答: 无我相或者无我见,我的解释是主宰意、是常...一、前言 自杀就是自己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一般有精神疾病性自杀与冲动性自杀。前者以抑郁症患者为常见,自杀...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曾获选为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长期患肾疾...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是无分别的。凡夫与圣人的分界,就在有分别与无分别。有分别妄...
四苦
【法相辞典】
【四苦】 p0399
上篇:四相 | 下篇:四业 |
(杂名)月天子之辇也。起世经曰:彼月天子,身分光明,照彼青辇。其辇光明,照月宫殿,殿光照四大洲。...
住持三宝
函柜
龙须绳
着
达摩摩提
银地
名句
福行
多欲及不喜足
释侣
同体相即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丢掉的是自己的福报

这种情况是对佛的愿力认识不足吗

为何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无我」与「我慢」是什么关系
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
圣严法师: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