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七卷一页云:内法道者:云何为道?谓八支圣道。若处施设八支圣道;是处施设污道为后四种沙门。若有其道,自行邪行,非生道器;由是因缘,容有污道。是故外法、尚无污道;况得有余。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佛于成道之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世称有相教,因阿含经讲说诸法实有之道。...(术语)梵语缚曰罗 惹罗。印契名。十八契印之一。修法道场结界界所结之印明,特为结护上方虚空界故,一名虚空网。...全一卷。元代临济宗僧中峰明本(1263~1323)着。收于中峰广录卷十七。明本仿寒山诗作律诗一○○首,皆系叙说有关参...又作地轮坛、金刚轮坛、金轮坛。谓四方正等之曼荼罗坛,大坛多用之。方形为地大之形,表示万物生长之德。为密教护摩...(术语)猛火之聚积。依罪业而在地狱所感者。正法念经十一曰:彼不善业,作而复集,势力坚,所得果报,有大火聚。(...(术语)称闻佛法信受者曰善亲友。观无量寿经曰: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大乘起信论立随染、性净二义以明本觉之相。(一)随染本觉,乃依妄染之污秽,显示本觉之体相。分智净相、不思议业相二...(术语)前生也。白居易诗,闲思往事似前身。...(杂语)又作随宜转用。止观私记七曰:随义转用。补忘记中曰:随宜转用。义宜相通。言一法门随义之宜而转用于他也。...思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不思惟即可退失现法乐住,若思惟已能不退失。...梵名 Siddhārtha,巴利名 Siddhattha。乃释尊为净饭王太子时之名。又作萨婆悉达多(梵 Sarvasiddhārtha)、萨婆曷...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问: 有人说,你把家里的钱全都布施掉,这样就不会生病了;你想节约点钱,以防生病时可用,这样你就一定会生病。这...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王曰。汝等何为是间。罪人对曰。我等死时。不知如行。诸恶自...
哈恩皮尔是德国柏林一家豪华餐厅的小厨师,他工作兢兢业业,把名厨们炒过的每一道菜都记在心里,业余时间,还不停地...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 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术,就是根...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之类的道听途说,或白衣上座的师心说法)。 慎思明辨所闻之法...
于七情,医家、佛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介绍,对于中医学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下面我们...问: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藏经有什么方法?依循什么次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安法...
内法道
【法相辞典】
【内法道】 p0365
上篇:内明处 | 下篇:内外身 |
(菩萨)位于金刚界曼荼罗外廓之南方。贤劫十六尊之一。亦名勇猛或大勇猛。梵名输罗野。译言勇猛。密号称为不退金刚...
有相教
金刚网
拟寒山诗
方坛
火聚
善亲友
二种本觉
前身
随义转用
思法阿罗汉
悉达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把钱都布施掉,这样就不会生病了吗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善良的种子终会开花

大善人要做大善事,障碍别人实际是障碍自己
佛教的养生理念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