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五卷十三页云:心于所缘,唯取总相。心所于彼,亦取别相。助成心事,得心所名。如画师资,作模填彩。故瑜伽说:识能了别事之总相。作意、了此所未了相。即诸心所所取别相。触能了此可意等相。受能了此摄受等相。想能了此言说因相。思能了此正因等相。故作意等名心所法。此表心所亦缘总相。余处复说欲亦能了可乐事相。胜解亦了决定事相。念亦能了串习事相。定慧亦了德失等相。由此于境起善染等诸心所法,皆于所缘,兼取别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三论宗以般若所说诸法皆空为宗,故他人目之为无相宗,非彼自称也。盖依一门而分一大乘教为相性二宗,华严天...禅林用语。谓仅用一言一句,即可截断一切分别妄想心之作用,终息千算万计,当下即呈现本体之真相。截流,乃截断众流...理解他人所教,如所教而开悟,称为领解。又作领悟、解会、领览、领得。又据法华文句记卷五之一诠释领解之义:领,乃...(名数)惭与愧也,此二者能使一切之诸行光洁,故名白法。...梵名 Kālodaka。意译作时水。西域人。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至我国,译有十二游经一卷。其余事迹、年寿均不...(杂语)以禅为宗之人。止观五曰:一种禅人不达他根性,纯教乳药。...(名数)摩诃止观一上明涉于内外十道之发心:一火途道、二血途道、三刀途道、四阿修罗道、五人道、六天道、七魔罗道...(一)于密教,对学德俱佳之弟子,令其人传法灌顶坛,以得阿阇梨位之灌顶。又作传法灌顶、得阿阇梨位灌顶、传教灌顶、...(地名)国名。所在不明,译曰芦苇。见慧琳音义十八。...世间和出世间。世间是众生的世界;出世间是佛菩萨的世界。...清代乾隆时(1736~1795)之民间宗教教首。云南大理人。自称乃四十九代收圆祖师,活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碍、消业障,并没有强调往生净土的思考。但是大势至菩萨,他...要想当一名考古学家,就得舍弃城市里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舍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当一名科学家,就得...【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陪着新婚的妻子回乡下娘家探亲。时值农忙,全家上下忙着收割稻谷,妻子也不例外,挽起袖子便熟练...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突然间正念分明,我不相信!不可...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见别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与结果。 2、不与没有使命感的...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午3时,缁白二众齐聚青莲念佛堂,法会庄严开场。 民间流传一...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身与心相依,念兹复在兹。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 好,这六句话。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
心与心所取相差别
【法相辞典】
【心与心所取相差别】 p0357
上篇:心混浊者有三过失 | 下篇:心心所法各有三分 |
即不良之行为。又为烦恼之异名。佛教对于一切不善之身、语、意业等,依次称为身、语、意恶行。于一切恶行之中,以破...
无相宗
一句截流万机寝削
领解
二种白法
迦留陀伽
禅人
九缚一脱
受职灌顶
迦阇
世出世间
张保太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学会取舍
大安法师:发菩提心过程当中八个「勿」

不开口的真相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