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二十六卷七页云:不解脱心者:谓染心。自性相续、不解脱故。解脱心者:谓善心。自性相续、容解脱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第四静虑有四支】 p0969 瑜伽十一卷八页云:第四静虑有四支。一、舍清净,二、念清净,三、不苦不乐受,四、心一...【住不动阿罗汉】 p0663 显扬三卷十二页云:四、住不动。谓成就如是软根;虽不思自害,及行放逸;然皆不退。不...即陪伴新任住持共进午食之意。在禅院中,伴斋,乃指午食之意,或指于佛事时,供养之食事。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请新住持...为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所说之八种譬喻之一。于解释事理时,若取现在之事实以作譬喻,称为现喻。如说众生之心性犹...(术语)破安居也,不守安居禁足之制,出法界而外游也。行事钞上之四曰:准此结成者,从初去日即须劝觅安身处,若未...因明用语。因明论式中,区分“自性”与“差别”的三种标准之一。局,局限一处之意;通,贯通于他处之意。因明三支作...又阿罗汉比丘于三世所知事,不能起心即解故智见有着不能一切悉解,故智见有碍,如来于三世境暂起心时即遍知一切,是...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食,六群含饭语,居士讥以猪狗骆驼乌鸟为譬。比丘举过,佛因诃制。”(含注...【所转得】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以能转道,转舍二障之因而转得者,此亦有二类:一、所显得:显得者即真...【诸行爱味】 p1347 瑜伽八十五卷十三页云:此中观察诸行为缘,生乐生喜;是名于彼爱味。又此爱味,极为狭小。如是...(衣服)袈裟之异名。袈裟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
《阿含经》讲三个法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讲三贴药。 第一个观察因缘是无常的。你说你今生福报很...或许诸位老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校请了一位和尚来讲学思历程,而不是讲念经、超度,或是鬼神世界的事?我个...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佛陀说...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些菜园和草莓园,是我们周末常去的地方。元旦放假去凤凰山玩,...
【经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四十岁时仍未有儿子。为了求子以延续宗脉,他往庙堂祷求神明...
不解脱心及解脱心
【法相辞典】
【不解脱心及解脱心】 p0342
上篇:不信如来而行布施 | 下篇:不可思议诸佛如来 |
五五百年之一。即大方等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第一。佛陀入灭后,有五期之五百年,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佛法之兴废。解...
第四静虑有四支
住不动阿罗汉
伴斋
现喻
破夏
局通对
智见无著无碍
含饭语戒缘起
所转得
诸行爱味
解脱幢相衣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圣严法师的学思历程
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你是你的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