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四卷六页云:不显了义能决了者:一切疑惑,皆能断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又作禅版、倚版。僧众坐禅时,为消除疲劳,用以安手或靠身之板。一般长五十四公分,宽六公分,厚约一公分,上穿小圆...为佛陀五百上首弟子之一。须曼(梵 sumanas,巴 sumanā),为黄白色之香花。须曼耳比丘曾于世尊面前自述前世因缘,...(人名)六祖慧能,姓卢氏,初在五祖弘忍下修道。称为卢行者或卢居士。行者者,有发之修行者也。传灯录三五祖章曰:...(1717~1790)朝鲜禅僧。密阳(庆尚南道)人,俗姓朴。号默庵。字耳食。十四岁住于澄光寺(全罗南道乐安郡),十八...(术语)得佛果之因。一切之善根功德是也。...【增上心住】 p1315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增上心住?谓诸菩萨,增上戒住清净为缘,所得世间静虑等持等至...梵语 buddha-putra,巴利语 buddha-putta。(一)指信顺佛之教法,而承其家业者,即欲成佛而使佛种不断绝者。乃大乘用...八大金刚的别称。大妙金刚经所说八大菩萨现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刚手菩萨现身作降三世,妙吉祥菩萨现身作两臂六头六足...华严宗所立,即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见三观条。...(术语)宿世所作善恶之业因也。长阿含经一曰:宿世之所成。顺正理论二十五曰:行缘识者,显示宿业。资持记上三之一...即月支国之迦腻色迦王。威德炽盛,志气雄猛,勇健超世,所向无敌。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载,王征服中印度华氏城,和议...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龙藏本)...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1、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 2、不宣扬神通感应。 3、不搞个人崇拜。 4、不宣扬没有验证的念佛感应和往生事...问: 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怎么去实践?面对不同的对境时,这两者的运用是不是应该有所侧...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延和毗罗胝子,他们都说这个身体死后,一切都断绝灭亡,没有后...
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时,就是把人的一生分为十个阶段。唐代的道世法师作过《法苑珠林》,他谈到人有十个阶段。...
过去,佛陀与众多比丘住在庵罗林的精舍时,某日,许多上座比丘聚集在斋堂讨论着:诸位比丘!您们认为当六根接触六尘...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说一通,但无德禅师却认为这个童子机智不凡,出言吐语,常有一...
《阿弥陀经》讲三种庄严:池水、宫殿、莲华,它的重点在莲华庄严。因为你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你受生的第一个处所,是...人人都想拥有美丽的相貌,但是有时事与愿违,为什么?恋爱中的男女,总是借着外在的物质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外在的...
不显了义能决了
【法相辞典】
【不显了义能决了】 p0339
上篇:不清净依止住食 | 下篇:不修心及不修慧 |
(动物)Haṁsaka,译曰鸠。见大威德陀罗尼经六。此恐非,或是鹅及雁也。...
禅板
须曼耳
卢行者
最讷
佛因
增上心住
佛子
八大明王
法界三观
宿业
旃檀罽昵吒王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生命的十个阶段

六根与六尘
公鸡与虫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