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六卷五页云:云何为福?云何为智?谓略说福,即是三种波罗蜜多。一、施波罗蜜多。二、戒波罗蜜多。三、忍波罗蜜多。智、唯一种波罗蜜多。谓慧波罗蜜多。精进静虑波罗蜜多,应知通二分。一者、福分。二者、智分。若依精进,修行布施,受护净戒,及修慈等四种无量;如是等类所有精进,名为福分。若依精进,习闻思修所成三慧,修蕴善巧,修界善巧,修处善巧,修缘起善巧,修处非处善巧,修能观察苦为真苦,集为真集,灭为真灭,道为真道,及于一切善不善法,有罪无罪,若劣若胜,若黑若白,并广分别缘生法中,皆能如实思择观察;如是等类所有精进,名为智分。若依静虑,修习慈等四种无量;如是等类所有静虑,名为福分。若依静虑,能修如前精进中说蕴善巧等;如是等类所有静虑,名为智分。如是福智略有六种。一一分别,应知无量。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任持增上】 p0634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任持增上者:谓风轮等于水轮等。器世间于有情世间。大种于所造。诸根于...非常尊贵特别的佛身。有二种: 一、修成尊特,即由修而成就的相好,这是报佛之相好; 二、性具尊特,即法性...(杂语)又作斫乞刍Cakṣus,眼之梵语也。义林章四本曰:眼者照了导义,名之为眼。瑜伽第三云:屡观众色,观而复舍...【言依】 p0699 俱舍论一卷四页云:此有为法、或名言依。言、谓语言。此所依者,卽名俱义。如是言依,具摄一切...【离法】 p1424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离法云何?谓欲界系善戒,色无色界系出离远离所生善定、及学无学法、幷择灭...(名数)法华经陀罗尼品所说:一、蓝婆,正法华谓之结缚。能系缚众生而杀害之,故名结缚。若从于归佛之后,则缚烦恼...全一卷。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又称法宝坛经、坛经。六祖慧能述,法海集,元代宗宝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其敦...【种子六义】 p1260 世亲释二卷十页云:一切种子、复有六义。剎那灭者:谓二种子、皆生无间,定灭坏故。所以者何?...【意有三种差别】 p1209 成唯识论五卷四页云:此意差别、略有三种。一、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二、法我见相应,三、平...指小乘所谈之空理。以其所说之理偏于空之一边,故称为偏空。又作偏真、单空、偏真空理。天台四教仪(大四六·七七八...子题:法护、衣食护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明依止正行,分二:一,七种共行法,二,三种别行法。(一、释本宗行相...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地藏十轮经...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谓欲无痛苦须学佛,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无庸置疑,杀人不是慈悲的行为,佛教也不允许自杀,因为自己也...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 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富翁,他虽然很有钱,但却生性悭贪,经常交代他的儿子:如果有乞丐或出家人来家里 就把他们赶...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楞严》救正法。诸位要好好地推广《楞严经》,尤其是最上乘这个禅宗的心法能救度...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受他母亲信佛的影响,放弃了科举仕途的道路,二十二岁披剃出家...
六种福智
【法相辞典】
【六种福智】 p0299
上篇:六种正行 | 下篇:六种守护 |
【趣向弃舍】 p1326 显扬二卷十四页云:趣向弃舍者:谓未来蕴界处,不相续故。...
任持增上
尊特身
斫刍
言依
离法
十罗刹女
六祖坛经
种子六义
意有三种差别
偏空
依止七种共行法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学会忘记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五缸黄金的秘密
慧律法师:给每个佛弟子的「三千万」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