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八页云:八非有想非无想论者:谓有色等四,有边等四。有色等四者:一、执我有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谓寻伺者,执色为我;彼见有情,想不明了。便作是念:我有色,非有想非无想。如于此世,他世,亦尔。非得彼定,可有此执。所以者何?要已离无所有处染者,方可执非想非非想处诸蕴为我。彼既无色;此执理无。有依别义,说得彼定,亦有此执。谓生欲色界已,离无所有处染者,执非想非非想处诸蕴为我。彼所执我,体虽非色;而与色合。名有色我。如说有髻人,而人体非髻。彼虽不执色为我所;而所执我,未离色身;乃至命终,犹随身故;说我有色。彼由所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想不明了故;执我现在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亦然。许无色界亦有色者,彼许有执非想非非想处我,实有色,而非有想,亦非无想。二、执我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谓得彼定者,执非想非非想处诸无色蕴为我,或为我所。彼所执我,以无色为性,或有无色故;名无色我。彼由所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想不明了故;执我现在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亦然。诸寻伺者,执无色为我。彼见有情,想不明了;便作是念:我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如于此世,他世,亦尔。三、执我,亦有色,亦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谓寻伺者,执色无色为我。彼见有情,想不明了;便作是念:我亦有色,亦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如于此世,他世,亦尔。非得彼定,可有此执所执。所以者何?要已离无所有处染者,方可执非想非非想处诸蕴为我。彼既无色;此执理无。有依别义,说得彼定,亦有此执。谓生欲色界,已离无所有处染者,执非想非非想处诸蕴为我。彼所执我,体虽非色;而与色合。名有色我。如说有髻人,而人体非髻。彼虽不执色为我所;而所执我,未离色身;乃至命终,犹随身故;说我亦有色。执无色为我故;说我亦无色。彼由所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想不明了;故执我现在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亦然。许无色界亦有色者,彼许有执非想非非想处我,实亦有色,亦无色,而非有想,亦非无想。四、执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后非有想,非无想。即遮第三,为此第四。三门异说,如前应知。有边等四者:一、执我有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二、执我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三、执我亦有边亦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四、执我非有边非无边,死后非有想非无想。如是一切,皆执无色为我,已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者,皆容有此执。又此一切,皆容执非想非非想处,四无色蕴为我我所。一、由彼定,时分促故,以一一蕴,为所缘故;执我有边。二、由彼定,时分长故,总以四蕴为所缘故;执我无边。三、由彼定,时分或促或长故,或一一蕴,或总四蕴,为所缘故;执我亦有边亦无边。即遮第三,为其第四。三门异说,如前应知。此中一切,皆由所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想不明了;故执我现在非有想非无想。死后亦然。诸寻伺者,及许无色界亦有色者,执色无色为我;随其所应,广如前说。如是八种后际分别非有想非无想论,依前所说八事而起。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故事)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子题:敬有三品、礼敬有三品、三品礼敬、口礼、九品礼、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稽颡、顿...与“夺衣婆”同为冥府十王中初江王之部属。据净土见闻集载,人死后二七日(第二个七日)时,至冥府初江王厅,即有夺...(动物)Karaṇḍa,Karaṇḍaka,又云迦兰驮,迦蓝陀,羯兰铎迦,迦兰多迦,迦兰陀夷,羯兰驮迦,伽邻等。鸟名。译...【应招延】 p1399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应招延者:约舍世财,欲求果报,是故招延。...亦名:集一处 子题:身集、心集、口集 含注戒本·戒经序:“诸比丘共集在一处。佛言,同羯磨者集在一处,乃至应诃者...【无想天】 p1048 瑜伽五十六卷一页云:依何分位,建立无想天?答:依已生无想有情天中,名灭分位;建立无想。此亦...(术语)迷于无我之道理为我痴。唯识论四曰:我痴者,谓无明愚于我相,迷无我理,故名我痴。...慢结者,即七慢,谓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慢者,谓于下劣计己为胜,或于相似计己相似,心...六根组合而成之身。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亦名:劝足食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劝足食戒三十六。制有三意:初、不听劝意。然出家之士,理应...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心念,因为我们一般人平常生活在世俗生活当中...
烧炙大地狱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何故名为烧炙大地狱,尔时狱卒将诸罪人置铁城中,其城火然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姆有过专门研究。他认为,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
《法华经。警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愄,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众生无...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的真义。但是,要听闻佛法,就必须要亲近善知识;能够有机会接...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的方法,例如数息观、不净观、因缘观、枯尸白骨观等,便可能被...
八非有想非无想论
【法相辞典】
【八非有想非无想论】 p0084
上篇:八支圣道三种修法 | 下篇:八捺落迦增各十六 |
子题:戒有四位 资持记·释钞序:“ 戒有四位 :五、八、十、具。若约钝根,通为世善;若论上智,俱作道基。故善生...
白象
稽首
悬衣翁
迦兰陀
应招延
诸比丘共集在一处
无想天
我痴
慢结者
根身
劝犯足食戒制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戒定慧在一念间

众生恶业感召地狱境界
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