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回迷而悟真也。三论大义钞一曰:回悟之宾。...(术语)就法相宗以心心所等五法观为唯识言之,观第五之无为法,即圆成实性,此谓识为实性之唯识也。唯识论七曰:识...(菩萨)马头观音也。...(人名)摩诃迦叶之译名。迦叶或译为龟。或译为饮光。...谓心广于世间诸事物悬系思索。反之,一念乃一思而止。摩诃止观卷一上(大四六·一下):“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禅源诸诠集都序》,二卷(一作四卷),唐宗密撰,原是宗密自撰的《禅源诸诠集》的序文,后来单行。 宗密初从遂...(流派)尼犍子之别名。百论疏上中曰:尼犍子Nirgrantha,此云无垢。依经修行离烦恼垢,故以为名,亦名那耶修摩。...【慈无量定】 p1267 法蕴足论六卷七页云:谓有一类慈俱行心、无怨无敌,远离恼害,广大无量,善修习故;想对一方胜...(物名)金刚界之法身塔也。又谓为塔。显修生之智也。见密门杂抄。...(杂语)清净微妙也。法华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能生净妙第一之乐。...(名数)戒律入僧伽中当守五种之规法。五分律曰:佛言入众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三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说余事...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普门品(日诵式版本)...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达到离三种相时,它的果报,它的果地功德就是毕竟平等...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 憍梵钵提翻成中文叫牛...【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龙树辩才还拙否,文殊智慧是虚无?主人底事凭居易,公据何人问大苏?寄语聪明宜...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净土法门只要信愿持名就好,不需要那么麻烦,还要持戒这误会...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有哀伤,更像是个小小的庆典。所有家人着正装,唱起歌谣。老人...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 这里就把西方极乐世界的...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着衣持,到王舍城次第乞食。有一位火与婆罗门远远看见佛陀,立...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上山下乡,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和一些热血青年,我们在一起经常讨论的一件事情,就是说:人和畜生有...
道祖首座
【五灯会元】
成都府昭觉道祖首座,初见圆悟,于即心是佛语下发明。久之,悟命分座。一日为众入室,余二十许人。师忽问曰:「生死到来,如何回避?」僧无对。师掷下拂子,奄然而逝。众皆愕眙,亟以闻悟。悟至,召曰:「祖首座。」师张目视之。悟曰:「抖擞精神透关去。」师点头,竟尔趋寂。
上篇:天封觉禅师 | 下篇:宗振首座 |
以劣慧为体,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义理,其无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又不知无数法门差别,故名无知,台家谓之...
回悟
识实性唯识
马头大士
大饮光
系缘
禅源诸诠集都序
那耶修摩
慈无量定
圆塔
净妙
入众五法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佛遗教经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憍梵钵提得牛呞病的缘由
只要老实下来,就能得到利益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施多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