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语)西方之师也。多谓迦湿弥罗以西,犍陀罗国地方之人师。俱舍论二十六曰:西方诸师,作如是说。同光记二十六曰...(一)(668~760)唐代禅僧,荷泽宗之祖。襄阳(湖北襄阳)人,俗姓高。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投国昌寺颢元出家。...【维那】 南山云:声论翻为次第,谓知僧事之次第。寄归传云:华梵兼举也。维是纲维,华言也。那是梵语,删去羯...【伽陀】 此云孤起。妙玄云:不重颂,名孤起。亦曰讽颂。西域记云:旧曰偈,梵本略也。或曰偈他,梵音讹也。今...又作维那、悦众、营事、授事、任事、知院事。乃掌管诸僧杂事与庶务之职称。知事负有司掌庶务,保护僧物之责,故须选...(术语)Loka-geya,译曰重颂。十二分教之一。涅槃经疏八曰:祇夜,具足应云路伽祇夜。祇夜翻为句,亦云颂。开善云...(杂语)佛之寿命也,释迦佛化身之寿命限于八十,报身之寿命则为无量,如法华经寿量品所说。...(杂语)学佛说之教法,而生谬解者。如小乘,权大乘。是三论宗之用语。三论玄义作学教起迷。三论玄义曰:言不会道,...谓由各人不共之业而变现各自不共之境。如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参阅“四变”1855) p968...指因缘不具足破戒、因缘具足破戒。据大智度论卷九十一载:(一)贫穷之人,衣食之缘不能具足,因而心生偷盗,即破于戒...巴利名 Thera-gāthā,音译涕罗伽陀。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āya)之一。内容收集佛世时弟子中长老所吟咏之偈颂...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著一股暴戾之气,而这种瞋心,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无明火」。 人之所以起...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你可以去持咒。但是从《楞严经》...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证入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所谓一就是无心,这时便无心可乱了。...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若我们无法如实觉知它们,就会否定它...马祖大师未出家前有几位老朋友。听到马祖开了大悟,到处说法,有问必答,皆大欢喜。大家都感到非常稀奇,心中只是半...
人何以要学佛 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 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
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 由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不毁害。 由忍波罗蜜多故,虽遭毁害而能忍受。 由...
问: 我在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这是一个好现象,是由于我们诵经念佛的时候,心很清净,而引...
洪福子文禅师
【五灯会元】
台州鸿福子文禅师,上堂:「不昧不落作么会?会得依前堕野狐。一夜凉风生画角,满舡明月泛江湖。」
上篇:灵隐慧远禅师 | 下篇:正法建禅师 |
即寺院之门。日本佛教界据之转指住寺之僧众。十住毗婆沙论卷八(大二六·六一下):“是在家菩萨,若入佛寺,初欲入...
西方师
神会
维那
伽陀
知事
路伽祇夜
佛寿
学教成迷
不共变
二种破戒人
长老偈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马祖大师答老友问

王博谦居士《学佛浅说》

菩萨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