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甚深微妙也。法华经方便品偈曰: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又曰: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非业为所缘法】 p0717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非业为所缘法云何?谓除业为所缘三识身及相应法,诸余卽此三识身...为唐代永嘉禅师求法得悟之故事。一宿,即一夜之意。永嘉玄觉参访六祖慧能,一宿之间,论说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因而...(譬喻)禅定以防心,抑制妄动,故譬之于城。与遗教经堤塘之喻同。行事钞上一之三曰:禅定心城,以戒为廓。又以身为...(物名)又作摩那叱罗。译曰雄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曰:摩那屎罗者,雄黄是也。陀罗尼集经五曰:摩那叱...彭际清,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他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一个典...(术语)Adi-anutpāda,译曰本初不生。释梵字(阿)之语。智度论二十八曰:四十二字,阿罗波遮那等,阿提(秦言初...【种种身一种想】 p1261 集异门论十七卷六页云:种种身者:谓彼有情、有种种显色身,种种相,种种形,非一显色,非...子题:性中开、遮中制、性中制、遮中开 行事钞·序:“遮戒一往制止,有益便开。开之过兴,还复令制。岂非为存化俗...(术语)又曰共功德。对于不共法而言。谓佛所具之功德中,与其余圣者及异生共之者。俱舍论二十七曰:世尊复有无量功...北凉译经僧。籍贯、姓氏、世寿均不详。北凉永安(401~410)年中,于张掖为沮渠蒙逊译出宝梁经二卷,收于唐代菩提流...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印光大师校印本)...
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有愿力在里面。如果一点信心、一点愿力都没有,就算劝你,你也坚决不肯...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佛陀在袛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
佛法的力量妙不可言,咒语的效果难以度计,六字大明咒的神奇威力,会随着你不断持咒的精进,越来越大,这是真实不虚...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人评论,说长道短、或美或丑、或善或恶;也必然会遭到他人的讽...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如是等见,若心自解,若从他受,其心决定,皆名诽...
住持三宝是基础,理体三宝是目标。 住持三宝: 这是外相的三宝,有相状的,能被我们见闻觉知的,包括佛宝--佛像塔...
【原文】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
信相宗显禅师
【五灯会元】
成都府信相宗显正觉禅师,潼川王氏子。少为进士,有声。尝昼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遂见水泠然盈室欲汲之不可,而尘境自空。曰:「吾世网裂矣。」往依昭觉得度,具满分戒,后随众咨参。觉一日问师:「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汝作么生会?」师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觉拈起拂子曰:「这个又作么生?」师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南游至京师。历淮浙,晚见五祖演和尚于海会,出问:「未知关[木*戾]子,难过赵州桥。赵州桥即不问,如何是关[木*戾]子?」祖曰:「汝且在门外立。」师进步,一踏而退。祖曰:「许多时茶饭,元来也有人知滋味。」明日入室,祖云:「你便是昨日问话底僧否?我固知你见处,只是未过得白云关在。」师珍重,便出。时圆悟为侍者,师以白云关意扣之。悟曰:「你但直下会取。」师笑曰:「我不是不会,只是未谙,待见这老汉,共伊理会一上。」明日,祖往舒城,师与悟继往,适会于兴化。祖问师:「记得曾在那里相见来?」师曰:「全火只候。」祖顾悟曰:「这汉饶舌!」自是机缘相契。游庐阜回,师以「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所得之语告五祖。祖曰:「吾尝以此事诘先师,先师云,我曾问远和尚,远曰:猫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素达本源,不能到也。」师给侍之久,祖钟爱之。后辞西归,为小参,复以颂送曰:「离乡四十余年,一时忘却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时觉尚无恙,师再侍之,名声蔼著。遂出住长松,迁保福信相。僧问:「三世诸佛,六代祖师,总出这圈匮不得。如何是这圈柜?」师曰:「井栏唇。」上堂,举:「仰山问中邑:‘如何是佛性义?’邑曰:‘我与你说个譬喻,汝便会也。譬如一室有六窗,内有一猕猴,外有猕猴从东边唤狌狌,猕猴即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仰乃礼拜:‘适蒙和尚指示,某有个疑处。’邑曰:‘你有甚么疑?’仰曰:‘只如内猕猴睡时,外猕猴欲与相见,又作么生?’邑下禅床,执仰山手曰:‘狌狌与你相见了。’」师曰:「诸人要见二老么?我也与你说个譬喻。中邑大似个金师,仰山将一块金来,使金师酬价,金师亦尽价相酬。临成交易,卖金底更与贴秤。金师虽然闇喜,心中未免偷疑。何故?若非细作,定是贼赃。」便下座。
上篇:云顶宗印禅师 | 下篇:大沩智禅师 |
(术语)无为法离生灭之相,故为无尽,又有为法之缘起,一多相即,故为无尽。无为法之无尽,权教所谈,有为法之无尽...
深妙
非业为所缘法
一宿觉
心城
摩那屎罗
彭际清(1740—1796)
阿提阿耨波奈
种种身一种想
性遮开制四句
共法
道龚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信愿持名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恶语之害

咒语神奇的威力
用睿智来对待诽谤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住持三宝与理体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