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340-426)晋时之高僧,平阳武阳(位于山西)人,俗姓龚,姚秦弘始二年,由长安出发,到中印度,学戒律梵语,留学...一切法有二大别,曰有漏无漏。漏、漏泄之义,贪嗔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故名曰漏。言有...(1627~1679)明末清初禅僧。又称海渊。冀州新河人,俗姓曹。号波停。年十六至海虞(江苏常熟东)之三峰,入嵩隐门...即臂环。又作钏。钏,为装饰之物;一般拑于两臂之钏,多以宝玉庄严之。慧琳音义卷十五臂钏之注释(大五四·三九九中...(术语)众生本具之一心,大觉之妙体也,是云佛心。此心决定不改,故云印。犹如世间之印契,以此心印为禅之体而穷明...梵语 anāsrava-mārga。又作出世间道、圣道。为“有漏道”之对称。相当于四谛中之道谛。即灭除烦恼、趣向涅槃之圣...印度古代苦行外道之一。彼等身常炙热及熏鼻等,甘受热恼,或赴火而死,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参阅“苦行外道”3...(名数)念佛等之六念为六法。止观六之二曰:或六法为药,谓六念处。又六法戒也。...(术语)无量义经与普贤经二经也。定法华经为本经,无量义经于法华经之前为序说者,故名之为开经。普贤经于法华后说...亦名:结三小界教兴所由、三小界结界教兴所由、小界结界教兴所由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夫机教相因,同诸药病。凡...(名数)一、三三味,二、四禅定,三、四无量心,四、四无色定,五、八背舍,六、八胜处,七、九次第定,八、十一切...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何为千僧斋? 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侣之意。古代帝王祈福消灾、册封太子、国庆国殇、旱涝保收、...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提起来?你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很难啦,你念没有几...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一个人如果能够居有定所,有衣有食,就可以说是有福报。 关于高楼大厦、...
一、盂兰盆会的由来及其发展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的佛教徒根据《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
【原文】 卖酒者当自念云:五谷本以养人,今糜烂为酒,使人饮之,多为不善,是谁之过。宜常自忏悔,念阿弥陀佛。发...问: 整形美容在台湾很风行,甚至有母亲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就是一对双眼皮,或一个高鼻梁;还有人为了「开运」、...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有智慧的人是没有烦恼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心念。发现自己在失望、生气、悲伤、嫉妒、怨恨时,要立刻...
中岩蕴能禅师
【五灯会元】
眉州中岩慧目蕴能禅师,本郡吕氏子。年二十二,于村落一富室为校书。偶游山寺,见禅册,阅之似有得。即裂冠圆具,一钵游方。首参宝胜澄甫禅师,所趣颇异。至荆湖,谒永安喜、真如诘、德山绘,造诣益高。迨抵大沩,沩问:「上座桑梓何处?」师曰:「西川。」曰:「我闻西川有普贤菩萨示现,是否?」师曰:「今日得瞻慈相。」曰:「白象何在?」师曰:「爪牙已具。」曰:「还会转身么?」师提坐具,绕禅床一匝。沩曰:「不是这个道理。」师趋出。一日,沩为众入室,问僧:「黄巢过后,还有人收得剑么?」僧竖起拳。沩曰:「菜刀子。」僧曰:「争奈受用不尽!」沩喝出。次问师:「黄巢过后,还有人收得剑么?」师亦竖起拳。沩曰:「也只是菜刀子。」师曰:「杀得人即休。」遂近前,拦胸筑之。沩曰:「三十年弄马骑,今日被驴子扑。」后还蜀,庵于旧址。应四众之请,出住报恩。上堂:「龙济道,万法是心光,诸缘唯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师曰:「既无迷悟,了个甚么?咄!」上堂,举:「雪峰一日普请般柴,中路见一僧,遂掷下一段柴,曰:‘一大藏教,只说这个。’后来真如哲道:‘一大藏教,不说这个。’据此二尊宿说话,是同是别?山僧则不然。」竖起拂子曰:「提起则如是我闻,放下则信受奉行。」室中问崇真毡头:「如何是你空劫已前父母?」真领悟曰:「和尚且低声。」遂献投机颂曰:「万年仓里曾饥馑,大海中住尽长渴。当初寻时寻不见,如今避时避不得。」师为印可。一日与黄提刑奕棋次,黄问:「数局之中,无一局同。千著万著则故是,如何是那一著?」师提起棋子示之。黄伫思。师曰:「不见道,从前十九路,迷杀几多人。」师住持三十余载,凡说法不许录其语。临终书偈,趺坐而化。阇维时暴风忽起,烟所至处,皆雨设利。道俗斸其地,皆得之。心舌不坏。塔于本山。
上篇:干峰慧圆禅师 | 下篇:云顶宗印禅师 |
(杂语)邪僻不中于理之恶见也。如身等之五见是。俱舍论十八曰:就五僻见,说邪见重。...
法显
有漏无漏
上渊
臂钏
佛心印
无漏道
赴火外道
六法
开结二经
摄僧三小界教兴所由
八种法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福报

农历七月不是鬼节

酿酒卖酒者应当这样忏悔
圣严法师:整容能改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