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为唐代马祖道一(709~788)所作之偈。马祖得南岳怀让之法后,于江西一带弘扬禅旨,主张“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名数)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一实相般若,为般若之理体,本来为众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共相作意】 p0627 俱舍论七卷十四页云:共相作意。谓十六行相应作意。 二解 大毗婆沙论十一卷八页云:共...(术语)华严宗于佛一代之教法,由其教义之分际,分为五教。就其五教更分别所立之宗旨,而为十宗。五教之判,自初祖...亦名:白读羯磨不成 子题:白读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或复闇诵不入心府,临事致有乖违。于即对众之中,执文高唱。...资持记·释导俗篇:“邪淫者,犯他妻也。俱舍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大道、口道,三、非处非房室中,四、非时...(名数)谓惑业苦之三者。见显扬圣教论一。...又作因中有果论。为外道十六宗之一。即执着诸法之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此外道认为因中常有果性,例如稻以谷为因,欲...就布施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杂语)彼此相似也。唯识述记七末曰:一类者是相似义。...(术语)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三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三时。又如杂...大悲咒修持仪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这次我们再打通了整个欲界来讲,咱们作为人,在四土的凡圣同居,三界的欲界,六道的人道,那么我们一般以为说,人好...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心,然后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 发心很...
因果轮回是正知正见,如果拨无因果就是大邪见。所以我们要反过来,要修十善业,于是我们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来反...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是大乘特别法门,然并不违异于大乘通途之因果律。西方极乐世界...一位威仪庠序的比丘沿路托钵,来到穿珠师的家门口,技艺精湛的穿珠师正全神贯注、战战竞竞地为国王穿着稀世珍贵的摩...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是佛教僧侣最显著的标志 剃除须发的出家仪式,自佛世至今二千多年来都没有改变,但是在僧服却依...
很多居士会认为:我没有时间修行。因为我要去挣钱,等我挣了很多钱之后,就可以供养三宝,可以为佛教作贡献。佛经里...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其间不容丝发。若汝等能绵密加工,使此心无些子空隙...
香严如璧禅师
【五灯会元】
邓州香严倚松如璧禅师,抚州饶氏子。上堂:「变化密移何太急,刹那念念一呼吸。八万四千方便门,且道何门不可入?入不入,晓来雨打芭蕉湿。殷勤更问个中人,门外堂堂相对立。」闻啄木鸟鸣,说偈曰:「剥剥剥,里面有虫外面啄。多少茫茫瞌睡人,顶后一锥犹未觉。若不觉,更听山僧剥剥剥。」
上篇:金山了心禅师 | 下篇:灵隐慧光禅师 |
凡三卷。撰者不详。乃集录中、印三论宗列祖之传记。上卷收录释迦、文殊、马鸣、龙树、提婆、罗睺罗、须利耶苏摩等印...
莫归乡偈
三般若
共相作意
五教十宗
羯磨不得白读
邪淫
三杂染
因中有果宗
三轮体空
一类
正像末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法宇宙观之四大部洲

发心的重要性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谁偷了摩尼宝珠
中国僧服知多少

【推荐】赚钱与修行--对生意者的忠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