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名)修禅定之岩窟。义楚六帖七曰:佛有诚言,四等六通憩禅林而始就。八除十入,依定窟而方成。...(名数)寂灾法(息灾法)白。白是寂灾之色,如来部之义,故为最初。增益法黄。黄是增益之色,莲华部之义,故为第二...究竟现观者,如道谛中究竟道说,谓已息一切粗重已,得一切离系得,如是等。...(譬喻)爱欲之深广譬如海也。元照弥陀经疏下曰:未成之佛久沈欲海,杳无出期。温子升文曰:漂沦欲海。梁武帝文曰:...资持记释云:“初句通标制重。能下,举事别释有三。初成逆业,破僧立佛醉者人必不信,所以除之。二、能破戒,一切者...Guanwuliangshoufuojingshu 佛教经典《观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亦称《观经疏》、《证诚疏》或《四帖疏》。唐善导...(名数)佛说法之四依也。依四种之密意而说法,真谛之摄论谓之四依,玄奘之摄论谓之四秘密。...(一)指尼连禅河与跋提河。(一)尼连禅,梵名 Nairajanā,巴利名 Nerajarā。又称尼连禅江、尼连江水、尼连河,为恒...凡二卷。元代云峰集。全称唯识开蒙问答。收于卍续藏第九十八册。唯识学之研究于唐末以后中断,至元明时,再起研究之...为印度古代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作自在等作者论。主张诸法皆为自在天所生、所灭。谓其身有八分:虚空为头,日月为眼,...(术语)因明三支中宗法有宗依宗体二者。前陈之声(是曰有法),后陈之无常(谓之能别),二者名宗依。此二言极成而...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循业发现。 就是你这个心念啊,你一开始依止的是染污意,那...一、讲出来 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 二、不...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此二句佛语何解? 衍慈法师答: 佛法...真谛和俗谛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从两个层面阐释的。一个是从理上,理体真谛一法不立的空性来谈;一个是从事相上...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里,落实到每个当下一个个相续不断、迁流不息的念头上。净慧老...出家后,有亲人看望我,说,你瘦了,天啊,你怎么瘦成这样。 出家人,心宽体胖的有很多,那是一种境界。像我这样瘦...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恶作摄。如追悔...
延昌熙咏禅师
【五灯会元】
庐州延昌熙咏禅师,僧问:「少林面壁,意旨如何?」师曰:「惭惶杀人。」
上篇:雪窦法宁禅师 | 下篇:开先宗禅师 |
【七种分别二边】 p0062 辩中边论下卷十四页云:复有七种分别二边。何等为七?谓分别有,分别非有,各为一边。...
定窟
五种护摩色
究竟现观
欲海
饮酒戒制重之意
观无量寿佛经疏
说四依
两河
唯识开蒙
自在等因宗
宗依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有效沟通的15条原则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破除执空和执有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我看出家前后那些人生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