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语)译曰最胜姓。见阿育王经一。...【大随烦恼】 p0240 成唯识论六卷十五页云:掉举等八,遍染心故;名大随烦恼。...【满茶逻】 此翻坛。新云正名曼茶罗。言坛者,郑玄注礼云:封土曰坛,除地曰墠(常演切)。封者起土界也,坛之...禅林用语。身,指色身、身体;心,指心灵、精神。即肉体与精神为一体不二者,乃一体之两面,身即心之身,心即身之心...乃二人名。经论中提及耶舍比丘有二人。一为佛在世时毗舍离城长者之子。出家后,复还家淫故妇。佛陀大诘斥之,遂制淫...不净叫做尘,不实叫做妄,尘妄是指一切生死的境界。...(术语)谓声闻缘觉求涅槃寂静之行法也。探玄记五曰:教寂静行,有三义:一以彼二乘修离生死喧杂行故。二令修证人空...亦名:突入王宫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四缘:一、刹利王,二、与夫人同一处,三、王未藏宝,四、入门限...(仪式)法事之初曰开白,终曰结愿。开白云者,于法事初必读表白文也。...即以三十四种刹那之心断尽烦恼而成就佛道。略称三十四心。三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修法)于河中修观音之六字法也。瞿醯经补阙品曰:或于水上密布净板。如法泥治。于上而作。如水中行尊及鼓音尊曼荼...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一切众生,佛性相同。放生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以慈悲心去帮助身边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在一个国家,衡量一个人的道...
最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聆听的人。器量狭小的人,就像那些窄口瓶一样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用多说,即能正确传达思想;愚...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净;第三,供品清净。 第一、福田清净。 佛和菩萨具有圆满的智...供养偈: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三遍)。愿佛力加持,以食施百,百施千千万,供养一切众生。 愿...
前面是雕刻成一个立体的佛像,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画制成一个平面的佛像。我们看这个过程。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超荐法会对于亡者有何益处? 说起头七,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佛...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
人之所以学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脱之道。学佛的着力点,就在于人天道,尤其是人道。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是六道众生沉与...
大梵圆禅师
【五灯会元】
韶州大梵圆禅师,因见圣僧,乃问僧:「此个圣僧年多少?」僧曰:「恰共和尚同年。」师喝曰:「这竭斗不易道得。」
上篇:净源真禅师 | 下篇:药山圆光禅师 |
梵语 Khatvāvga。据唐代不空译之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中所载,佉吒网迦乃成就物之一种。另据诸仪轨禀承录卷十载,佉吒...
何伽罗久履苛
大随烦恼
满茶逻
身心一如
二耶舍
尘妄
寂静行
入王宫门戒犯缘
开白
三十四心断结成道
六字河临法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放生的意义所在

智者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饭前供养偈

画佛像为什么能够成佛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