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谓世俗之智慧也。大般若经三百三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有黠慧不。...指初出家时所在之寺院。学者出家从师学道,称为受业;一般多指求受戒法,以得僧尼之资格,故称初出家之寺院为受业院...(杂语)梵语Aviraja,止于羊毛尖之小尘也。俱舍论十二曰:积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量。...【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 p0230 集论七卷十页云:何等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中品清信胜解...(术语)为他人之师者。梵网经下曰:不解一切法,而为他人作师。止观五曰:自匠匠他,兼利具足。人师国宝,非此是谁...普善,梵名 Pūsan。又作布咸神。意谓养育者、繁荣者。为印度古代吠陀经典中之神名。其形像为口中无牙,头披发辫,...(杂名)垓者数名。劫者梵语Kalpa,时名。风俗通曰:十亿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垓。见垓条。...为表示“俗谛常住”之用语。于诸经论中,为重要偈语之一。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九中):“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即日本天台宗所传之圆顿戒。圆顿、大戒均属赞叹戒德之语。无作,新译作无表,为戒体之通称。戒体为非色非心,住于受...【何处能入所应知相】 p0706 摄论二卷十七页云:何处能入?谓卽于彼有见似法似义意言,大乘法相等所生起,胜解...(术语)信佛而不疑。谓为信。信心之功德广大。故曰大。又此信心即为佛心。故曰大。教行信证二曰:谨案往相回向有大...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偕同弟子至城中开示说法。 结束后,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正...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着信和行。在《阿弥陀经》中,佛向当机者舍利弗陈述西方极乐...礼敬诸佛,是对治「我慢障」令得尊贵身的。因为众生执若有「我」,故于他人生起高慢之心。「慢」因「我」起,故名「...
从过去佛到现在佛,诸佛关于佛教的教义,有一个概括,大家都很熟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前面两句话,对...
眼下北京一直处于云山雾罩之中。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笼罩了整个华北地区,涉及面积达到140多万平方公里。数以亿计的...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
明朝时有一个小沙弥,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 有一天,小沙弥心血来潮,想到郊外走走。他远眺普陀山最高峰,心想普陀...
五峰绍禅师
【五灯会元】
瑞州五峰绍禅师,僧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拍禅床云:「若不是仙陀,千里万里。」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迢迢十万余。」
上篇:大阳慧坚禅师 | 下篇:广德义禅师 |
格义是此土初期的佛教学者所用一种解说佛典的方法。据《出三藏记集》(卷五)所载慧叡撰的《喻疑》中说:汉末魏初寻味...
黠慧
受业院
羊毛尘
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
人师
普善神
垓劫
世间相常住
圆顿无作大戒
何处能入所应知相
大信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群牛喻人

具足信愿一定往生
道源法师:七种傲慢

行善如果求回报,心就有了挂碍

雾霾的源头就是「无明」
慧律法师《降低欲望和标准》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