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玄妙之悟也。楞严经曰:于精明中,玄悟精理,得大随顺。孙绰文曰:见机而作,超然玄悟。三论大义钞一曰:玄...(1296~1370)元代禅僧。明州(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九岁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二十二岁为道...(名数)法华经序品曰: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亦名:从僧乞法五仪 资持记·释足数篇:“律中凡从僧乞法,并列五仪云,应至僧中,偏露右肩、脱屣、礼僧足、右膝着...(术语)对于断见思惑离三界,于界外净土受变易生死之法身菩萨教断无明而成佛之法门也。天台立四教,藏通之二教为界...日本佛教用语。即在险岨之山林,或飞瀑河水,或火焰中修苦行。为日本佛教界修验行者及修苦行者所常采用之修行方式。...(物名)又云护摩坛。为修护摩法据火炉之木坛也。...(术语)持戒与禅定也。制身云戒,慎心云定,净心诫观上曰: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杂名)宋高僧传曰:唐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关辅语曰三车和尚。入大慈恩寺躬事奘师。后得弥勒上生经,造疏通畅...(一)为数论学派所立三种生身之一。(参阅“三种生身”650) (二)密教立法身有微细之色形,周遍于法界。据秘藏记卷末...【粗重相种及轻安相种】 p1474 摄论一卷十八页云:复有麁重相及轻安相。麁重相者:谓烦恼随烦恼种子。轻安相者:谓...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在佛教的教法中,净土法门是貌似简单、容易,几乎没什么道理,支撑的也就是净土的三经一论而已。(注:三经指《无量...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遍。【因缘观:一、当随缘消旧业想,二、当善知识想;真如观:...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大众而言,并不陌生。一谈到无常,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生老病死、...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这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慧广法师答: 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他虽然勤于学习,但却难以持久。到了壮年,他吟诗作文,自然...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楚,他曾经五百世变成毒蛇,这是怎么回...
际上座
【五灯会元】
际上座,行脚到洛京南禅,时有朱行军设斋,入僧堂顾视曰:「直下是。」遂行香,口不住道,至师面前,师便问:「直下是个甚么?」行军便喝。师曰:「行军幸是会佛法底人,又恶发作甚么?」行军曰:「唤作恶发即不得。」师便喝。行军曰:「钩在不疑之地。」师又喝,行军便休。斋退,令客司:「请适来下喝僧来。」师至,便共行军言论,并不顾诸人。僧录曰:「行军适来争容得这僧无礼?」行军曰:若是你诸人喝,下官有剑。」僧录曰:「某等固是不会,须是他晖长老始得。」行军曰:「若是南禅长老,也未梦见在。」僧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师曰:「龙腾沧海,鱼跃深潭。」曰:「毕竟如何?」师曰:「夜闻祭鬼鼓,朝听上滩歌。」问:「如何是上座家风?」师曰:「三脚虾蟆背大象。」
上篇:镇州谈空和尚 | 下篇:风穴延沼禅师 |
(Nithi Dharma or Ethical Religion)印度圣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1948)以古加拉特(Gujar...
玄悟
梵琦
八大龙王
乞法五仪
界外教
荒行
炉坛
戒定
笔端舍利
微细身
粗重相种及轻安相种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唐代高僧怀感大师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鉴空和尚顿悟前身的故事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