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名数)萨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为七贤。信行,法行(初...亦名:梵国必中、梵土中边 子题:大夏、金刚轮、中华、昆仑、香山、雪山、天柱、五印、凡王、圣王、震旦、神州、黄...又作青行。七条衣(七条袈裟)之一种。即青色条叶所成之甲袈裟。多为“凡僧”所著用。日本将七条衣分为衲、甲、平三...【六现观四句等分别】 p0311 瑜伽七十一卷八页云:问:诸思现观、亦信现观耶?设信现观;亦思现观耶?答:应作四句...(一)梵语 koti,巴利语同。又作拘胝、拘梨、俱胝、拘致。为印度古代所用之数量名称。或谓相当于千万或亿。[玄应音...(饮食)劫初时自生于地而养人者。俱舍论十三曰:由渐耽味,地味便隐,从斯复有地皮饼生,竞耽食之。...摩醯首罗天(梵 Mahe?vara)具有三眼;其中,顶门竖立一眼,超于常人两眼,具有以智慧彻照一切事理之特殊眼力,故称...梵名 Sajghabhadra。意译众贤、僧贤。(一)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人。自幼即聪敏博达,颇有雅誉。深究大毗婆沙论。其时世...指龙树之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及提婆之百论二卷。此三部论书为三论宗所依用之要典,皆为鸠摩罗什所译。(一)中论...凡八卷。宋朝睦庵善卿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全书系就云门文偃、雪窦重显等师之语录,牒释其难解之语义,揭示其...(一)(929~997)宋初法眼宗僧。洪州(江西)人,俗姓金。(参阅“云居”5329) (二)宋代云门宗僧。为金山善宁之法...(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古印度舍夷国(迦毗罗卫国)国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净饭王,平生以正法治理国家,使人民知仁崇义。当时,慈悲年迈的...
问: 我打坐,观察身体内自然气息的运转,但是我不持佛号,不持咒,不随息,行吗? 大安法师答: 不行。你打坐的时...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离世间证菩提,怎见如来金色身? 这是说明: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吃喝拉撒睡都...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用功都离不开止观...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多,也非常好,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心平气和,谦敬祥和...【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举...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受此果报,但因为累世行菩萨道的功德与...
牛头山微禅师
【五灯会元】
福州牛头微禅师,上堂:「三世诸佛,用一点伎俩不得。天下老师口似匾担,诸人作么生?大不容易,除非知有,余莫能知。」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山畬脱粟饭,野菜澹黄齑。」曰:「忽遇上客来,又作么生?」师曰:「吃即从君吃,不吃任东西。」问:「不问骊龙颔下珠,如何识得家中宝?」师曰:「忙中争得作闲人。」
上篇:投子感温禅师 | 下篇:香山澄照禅师 |
1、真正的道法。 2、正法时期。...
七贤七圣
中国
青甲
六现观四句等分别
俱致
地皮饼
顶门眼
僧伽跋陀罗
三论
祖庭事苑
道齐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佛为父亲担棺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阿弥陀佛是怎样成佛的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寿康宝鉴序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