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道吾山宗智禅师,豫章海昏张氏子。幼依槃和尚受教登戒,预药山法会,密契心印。一日,山问:「子去何处来?」师曰:「游山来。」山曰:「不离此室,速道将来。」师曰:「山上乌儿头似雪,涧底游鱼忙不彻。」师离药山见南泉,泉问:「阇黎名甚么?」师曰:「宗智。」泉曰:「智不到处,作么生宗?」师曰:「切忌道著。」泉曰:「灼然道著,即头角生。」三日后,师与云岩在后架把针。泉见乃问:「智头陀前日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合作么生行履?」师便抽身入僧堂,泉便归方丈。师又来把针。岩曰:「师弟适来为甚不只对和尚?」师曰:「你不妨灵利!」岩不荐,却问南泉:「适来智头陀为甚不只对和尚,某甲不会,乞师垂示。」泉曰:「他却是异类中行。」岩曰:「如何是异类中行?」泉曰:「不见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直须向异类中行。」岩亦不会。师知云岩不荐,乃曰:「此人因缘不在此。」却同回药山。山问:「汝回何速?」岩曰:「只为因缘不契。」山曰:「有何因缘?」岩举前话。山曰:「子作么生会他,这个时节便回?」岩无对。山乃大笑。岩便问:「如何是异类中行?」山曰:「吾今日困倦,且待别时来。」岩曰:「某甲特为此事归来。」山曰:「且去!」岩便出。师在方丈外,闻岩不荐,不觉咬得指头血出。师却下来问岩:「师兄去问和尚那因缘作么生?」岩曰:「和尚不与某甲说。」师便低头。﹝僧问云居:「切忌道著,意作么生?」居云:「此语最毒。」云:「如何是最毒底语?」居云:「一棒打杀龙蛇。」﹞云岩临迁化,遣书辞师。师览书了,谓洞山、密师伯曰:「云岩不知有我,悔当时不向伊道。虽然如是,要且不违药山之子。」﹝玄觉云:「古人恁么道,还知有也未?」又云:「云岩当时不会,且道甚么处是伊不会处?」﹞
药山上堂曰:「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师出曰:「相随来也。」僧问:「药山一句子如何说?」山曰:「非言说。」师曰:「早言说了也。」师一日提笠出,云岩指笠曰:「用这个作甚么?」师曰:「有用处。」岩曰:「忽遇黑风猛雨来时如何?」师曰:「盖覆著。」岩曰:「他还受盖覆么?」师曰:「虽然如是,且无渗漏。」沩山问云岩:「菩提以何为座?」岩曰:「以无为为座。」岩却问沩山。山曰:「以诸法空为座。」又问:「师作么生?」师曰:「坐也听伊坐,卧也听伊卧,有一人不坐不卧。速道!速道!」山休去。沩山问师:「甚么处去来?」师曰:「看病来。」山曰:「有几人病?」师曰:「有病底,有不病底。」山曰:「不病底莫是智头陀么?」师曰:「病与不病,总不干他事。速道?速道!」山曰:「道得也与他没交涉。」僧问:「万里无云未是本来天,如何是本来天?」师曰:「今日好晒麦。」云岩问:「师弟家风近日如何?」师曰:「教师兄指点,堪作甚么?」岩曰:「无这个来多少时也?」师曰:「牙根犹带生涩在。」僧问:「如何是今时著力处?」师曰:「千人万人唤不回头,方有少分相应。」曰:「忽然火起时如何?」师曰:「能烧大地。」师却问僧:「除却星与焰,那个是火?」曰:「不是火。」别一僧却问:「师还见火么?」师曰:「见。」曰:「见从何起?」师曰:「除却行住坐卧,别请一问。」有施主施裈,药山提起示众曰:「法身还具四大也无?」有人道:「得与他一腰裈。」师曰:「性地非空,空非性地。此是地大,三大亦然。」山曰:「与汝一腰裈。」师指佛桑花问僧曰:「这个何似那个?」曰:「直得寒毛卓竖。」师曰:「毕竟如何?」曰:「道吾门下底。」师曰:「十里大王,云岩不安。」师乃谓曰:「离此壳漏子,向甚么处相见?」岩曰:「不生不灭处相见。」师曰:「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云岩补鞋次,师问:「作甚么?」岩曰:「将败坏补败坏。」师曰:「何不道即败坏非败坏?」师闻僧念维摩经云:「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皆欲随从文殊师利。」师问曰:「甚么处去?」其僧无对。师便打。﹝后僧问禾山,山曰:「给侍者方谐。」﹞师到五峰,峰问:「还识药山老宿否?」师曰:「不识。」峰曰:「为甚么不识?」师曰:「不识,不识。」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东土不曾逢。」因设先师斋,僧问:「未审先师还来也无?」师曰:「汝诸人用设斋作甚么?」石霜问:「和尚一片骨,敲著似铜鸣,向甚么处去也?」师唤侍者,者应诺。师曰:「驴年去!」唐太和九年九月示疾,有苦。僧众慰问体候,师曰:「有受非偿,子知之乎?」众皆愀然。越十日将行,谓众曰:「吾当西迈,理无东移。」言讫告寂。阇维得灵骨数片,建塔道吾。后雷,迁于石霜山之阳。
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趣向前行】 p1326 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趣向前行?谓受僧祗,或复别人,诸衣服等所有利养,或请僧祇,及与别...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以其烦燥扰动,恼乱身心,故名烦恼。 一、贪 贪者,...亦名:袈裟受法、受三衣法、比丘受三衣法、尼受三衣法 子题:下衣受法、五条正衣受法、割截衣持、屈[袖-由+聂]衣持...(1183~1260)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杭州(浙江)钱塘人,俗姓梁。字无门,世称无门慧开。幼年入道,广习经论;年长...(术语)梵网经所说之佛身,对于台上卢舍那佛之本身,而叶上之释迦如来为末化。言是枝末之化主也。一心戒文曰:千华...五代僧。福建长溪人,俗姓陈。为岩头全奯之法嗣。出家于龟山,受具足戒后,遍历诸方,参谒石霜庆诸问法,后投岩头全...(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二。触于弥陀佛之光明者得身心之柔软也。离身口之恶,为身之柔软,离三毒之烦恼...(术语)Piṇḍapāta,又作宾茶波底迦,宾荼夜。译曰常乞食。...【后得智是世间出世间】 p0879 世亲释六卷十四页云:后得卽是能成立智;此不应说唯是世间。由于世间未积习故。...【无常见】 p1052 瑜伽六十八卷三页云:若于诸行,观为生灭;名无常见。...(术语)佛事者佛济度众生之事业也,佛济度众生或以光明或以佛身,或以香饭,或以衣服卧具等,于此娑婆界不依他之方...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世间的邪思淫欲生生世世常更换,前世是女身时见到男的便欢喜,今生投胎做男人又喜欢女人的身体。如果无论何时何地都...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一个法名,受五戒时又起了一个法名,请问师父,弟子用哪个法名...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 这个业种子要从种子而转成...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看唯识所现: 这个唯识所现这个识是指什么识呢?第八识。 第八...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三宝的加持,依止印祖等善知识,自觉渐渐亮堂。现在不揣愚陋,...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戒,食全素。老人深信因果,但怕亵渎佛法,想请教百年后的寿衣...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问:念佛法门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持名念佛确实是修持净土法门的一种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么,在...
道吾宗智禅师
【五灯会元】
上篇:大同济禅师 | 下篇:云岩昙晟禅师 |
指小乘教之二十部派。有关小乘诸部分裂之年代、部数,及分派之原因等,历来异说甚多,迄今未有定论。据异部宗轮论之...
趣向前行
烦恼(二)
三衣受法
慧开
末化
道闲
触光柔软愿
傧荼波多
后得智是世间出世间
无常见
音声佛事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推荐】四觉观除去淫欲爱念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