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全一卷。译于东晋(317~420)。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记述尊者大目犍连对各类饿鬼晓喻彼等业因之事。...记载僧侣戒腊之簿。又作僧籍簿。敕修百丈清规卷五谢挂搭(大四八·一一四一下):“侍者先期,取堂司戒腊簿,检看新...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此天的禅定,无如下地的粗想,故曰...无畏三藏禅要曰(但依大日经,略有不同): 一、菩提心不可退。 二、不可舍三宝而归依外道。 三、不可...(术语)佛所说,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为众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于一实,故名为门。又为如来圣智游...(一)泛指十地,即修行过程之十个阶位。一般多指“三乘共十地”之十地,或大乘菩萨修行过程之十地。三乘共十地,亦称...【道类忍】 谓观欲界道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道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道法忍之流类,是名道类忍。见《三藏法数》 。...(杂名)指旧华严经第十一,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如来林菩萨所说之偈曰: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正因、了因、缘因。正因是众生本有的真性;了因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缘因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名数)梁摄论十明四种生死:一方便生死,二因缘生死,三有有生死。四无有生死。同十四说有七种生死。而不列其名。...亦名:三心持戒 子题:善心持戒、不善心持戒、无记心持戒、离染清净行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就心有三:一 善心持...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初讲经的时候,外人都说他学来的,不踏实,他个人也以自己岁数...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不仅是能救治众生...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富。虽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实是真正的富有。因为你拥有崇高的人...本焕长老圆寂前见到的最后一位居士是谁?他就是跟随本老十年之久的大居士唐玉。他在目睹了本老存世的最后时刻后,更...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西方合论》第九门的修持门第十个版块,也是最后一个版块,叫做不定净者。就是说一...
不杀生是佛法中的大戒,杀罪有大有小,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身口意三业之中,意业也是最为有力的,释迦牟尼佛在《佛...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问道: 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 禅师看...
百八烦恼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三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三种。起苦受。不苦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三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各有三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平三种不同者。如色尘有好色。有恶色。其不好不恶之色。名为平也。声香味触法五尘亦然。受即领纳之义。苦受对恶尘而起。乐受对好尘而起。不苦不乐受对平尘而起。)
上篇:一百八法明门 | 下篇:千二百五十人 |
亦名:不藏物塔中戒开缘、塔中藏物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藏物塔中戒。除病,为坚牢故藏,余难缘如上。”...
饿鬼报应经
戒腊簿
非想非非想天
十波罗夷即十重戒
法门
菩萨地
道类忍
唯心偈
三因
四种生死
二持就心优劣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如来禅与祖师禅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内心安详即大富之业
百岁本老与一位幼童的传奇因缘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