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愚痴之凡夫。净心诫观下曰:无碍之智与痴凡一如。...凡二十卷。南朝梁代陶弘景撰。为道教经典。收于道藏第六三七至六四○册。“真诰”即真人(神仙)口授之意。本书系将...【二取】 二取有四种解说。一、相、见二取,所取者为相分,及能取者为见分。二、名、色二取,五蕴中的第一蕴为色,...(术语)适于一时机宜之法名为权,究竟不变之法名为实。止观三下曰:权谓权谋,暂用还废,实谓实录,究竟旨归。权实...【叡哲】 p1390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言叡哲者:谓与俱生慧相应故。...【四种修】 p0420 杂集论九卷十二页云:修云何?略说有四种,谓得修、习修、除去修、对治修。得修者,谓未生善法,...(术语)法性之理体,为法之根本穷极,故曰本极。法华玄义七曰:本极法身,微妙甚深。...善者白法性故,清净法界,远离生灭,极安稳故,四智心品,妙用无方,极巧便故,二种皆有顺益相故,违不善故。...(喻)善恶业能使人轮转于六趣。...【逻阇伐弹那】 西域记云:唐言王增。...【正命】 p0499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正命?世尊告曰: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杂譬喻经》中记载:往昔舍卫城郊外有一个妇女,一次佛陀到她家门前乞食,妇女供...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就有学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 莫大之祸,...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的果地觉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因心果觉相互互动、感应、沟通。...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真正预知时至。我们出家人为什么...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家也说:“吾日三省吾身。”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早则《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是一种业力激发的时候。业力的激发有两种:第一我...
七种人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恒河之恒。梵语又云殑伽。华言天堂来。谓此河从高流下也。入河者。既言出家。合云出河。而言入者。要于生死之中而求涅槃故也
上篇:七众 | 下篇:世间七丈夫 |
亦名:静默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病,若聋须高唤嘱授,若高声施食,若二难高声走者。”资持记释云...
痴凡
真诰
二取
权实
叡哲
四种修
本极
善(二)
业轮
逻阇伐弹那
正命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微小的供养,便能获得巨大的果报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忍

念佛相应的秘诀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