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解行地】 p1235 成唯识论九卷五页云:此资粮位、未证唯识真如,依胜解力,修诸胜行;应知亦是解行地摄。又云:此...(术语)期日而行法事,法事终了,谓之满散。事满众散之义也。又其临散场而讽诵,谓之满散,亦曰散经。见象器笺十三...(名数)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空性差别二种】 p0790 辩中边论上卷七页云:云何应知空性差别?颂曰:此杂染、清净、由有垢无垢。如水界全空...为“已相应”之对称。谓修行者之心未与其真如之自体、业用相互薰习,或谓修行者未与诸佛之自体、业用相应。于佛教各...【不净观】 p0322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四页云:此中先应辩不净观;如是观相,云何?颂曰:为通治四贪,且辩观骨锁。广...为八热地狱之第四。叫唤,梵语 raurava,巴利语 roruva。又译作[口*睾]叫地狱、啼哭地狱、号叫地狱。堕于此地狱受苦...又称僧堂。以僧众聚集,众多如云,故称云堂。据禅林象器笺殿堂门载,僧堂亦曰云堂,谓众集如云之故。又云堂亦意指“...【静虑律仪所摄业】 p1379 杂集论八卷二页云:静虑律仪所摄业者:谓能损伏发起犯戒烦恼种子离欲界欲者,所有远离。...(术语)拔苦为悲之德,与乐为慈之德。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原名羽,字云长。三国时蜀汉河东郡解县人。勇猛过人,为一代虎将。因素重情义,秉性忠直,故名垂青史。明神宗时,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主要业务是对外贸易。吃亏是福是我的座右铭,不该拿的我不要,收到客户给的...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弟子生在一个彼此夺命的恶缘之家,母亲己被家人气死十余年。近...有一天,有人问一休禅师道:禅师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么要叫一休呢? 一休禅师回答说: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 信...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复顶背日光,而为愚痴所暗。...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则二粥一饭,衣则任冷任寒。儒教,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
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穷二代,吊丝,高富帅之间的不公平,实际上命运并没有不公平,只是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别...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
六妙门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三是定。后三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盖欲界众生。心多驰动。粗散难摄。故须数息制其散乱。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初门也。二随息门随息者。细心依随息之出入。住而不散也。谓修行之人。虽因前数息。
上篇:六度 | 下篇:六神通 |
【诸欲出离】 p1345 瑜伽十九卷二十二页云:又复毒蛇,譬诸欲境。毒蛇首者,譬诸欲中所有爱味。若诸愚夫,爱味诸欲...
解行地
满散
十一种不还
空性差别二种
未相应
不净观
叫唤地狱
云堂
静虑律仪所摄业
拔苦与乐
关帝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一休与五休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推荐】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