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以名佛之大智大用者。赞阿弥陀佛偈曰:皆是法藏愿力为,稽首顶礼大心力。...即佛教所称之色。色(梵 rūpa),有变坏及质碍(占有一定之空间,与他者不相容)二义。广义之色,乃物质所有存在之...谓顶上磐石。以速除顶石,比喻生死危急,当速求解脱。心地观经卷五(大三·三一三上):“精勤修习,未尝暂舍,如去...(经名)有二经:一秦罗什译之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又名伽耶山顶经。一元魏之菩提留支译之伽耶山顶经,一卷。此...【害阿罗汉】 p0931 俱舍论十八卷四页云:若害阿罗汉,无阿罗汉想;于彼依止,起定杀心。无简别故,亦成逆罪。...(一)凡三十卷(或十卷、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伟大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凡夫无觉悟,声闻缘觉菩萨虽有觉悟但不大,只有佛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称为大觉...【烦恼断有多种】 p1194 瑜伽五十九卷七页云:复次诸烦恼断当知多种。略则为二。一、诸缠断,二、随眠断。诸缠断者...梵语 acittaka。又作极重睡眠、极重睡。五位无心之一,六位无心地之一。因疲劳等缘引睡眠,使前六识不起现行之身之...(一)又称善安慰。为佛、菩萨、陀罗尼等之异称。佛、菩萨、陀罗尼等皆可利益众生,除却众生之怖畏,故有此异名。佛常...“外我”之对称。指存在自己身心之内,常一不变而能运转此身之主宰者,即自我,俗称灵魂。佛教主张诸法无我,故反对...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命的本质就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将它如实地表现出来。你过去是...林青好像总是在忙。 上学时,忙着学习,忙着考好学校,忙着考证, 毕业后,又忙着找工作,忙着工作,还要忙着谈恋爱...
各位莲友,东林佛号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在东林祖庭和净土苑是常住每天念佛的主要的音声格调,...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茶酒一事。有一次,赵匡胤向曹彬讨美酒喝,当时赵匡胤位居将帅...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未有见效。请问法师是弟子不恭敬,还是方法不对...问: 请问冤亲债主都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 中国人习惯上在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特别是生活中无法解释...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著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字,有一位阿藐楼陀,那就是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生为王...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
四仙避死
【三藏法数】
[出出曜经] 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命促。却后七日。皆当命终。共相议言。我等既得五通。以己神力。何所不办。岂不能避此难也。四人虽各往避。死终不免。佛以道眼。观见其死。终不可避。而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梵语梵志。华言净裔。五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三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五石壁无碍也。)一入海入海者。言吾入大海。上不至表。下不至底。正处中间。无常杀鬼。焉知我处。七日期满。命亦终尽。二入山入山
上篇:四种死 | 下篇:四种死生 |
梵名 Sautrāntika。又作僧迦兰提迦(梵 Sajkrāntika)、修多罗论部、说度部、说转部、说经部(梵 Sūtra vādin)...
大心力
物质
顶石
伽耶山顶经
害阿罗汉
法华文句记
大觉
烦恼断有多种
极睡眠
大安慰
内我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附庸

东林佛号的唱念方法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冤亲债主是指哪些
阿那律-天眼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