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苦之性体也。俱舍论二十二曰:有三苦性:一苦苦性,二行苦性,三坏苦性。诸有漏行,如其所应,与此三种苦性...(名数)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全一卷。成都府慈恩寺僧藏川述。略称地藏十王经、十王经。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本经叙说人死亡后,于冥途中经十王...(术语)观世音之密号也。观音之眼相,为青莲慈悲之容,多罗尊自此处出生。要略念诵经曰:开敷妙觉光明眼,修广犹若...(名数)一宝处菩萨,二持地菩萨,三宝印手菩萨,四坚固菩萨。见大疏五。是地藏菩萨之眷属也。...指密教金刚顶十八会中之第九会说处。十八会指归(大一八·二八六下):“第九会名一切佛集会拏吉尼戒网瑜伽,于真言...又作通序。为“发起序”之对称。于诸经之开端,常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等语,说明“闻、信、时、主、处、众”等...(杂名)Caṇḍāla,又作旃荼罗。译曰屠者,严炽,执暴恶人,下姓等。在四姓之外。以屠杀为业者。男曰旃陀罗。女曰...指因世间之杂事而上法堂说法。为禅林行事之一。禅林中,住持上堂说法有定时与随时二种,其中,随时上堂,乃因吉凶祸...梵语 buddha-kāya,巴利语同。指佛之身。有关佛陀生身之殊胜及其实身之种种考察,称为佛身论。溯自释尊在世或灭后...【称心语】 p1297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增上欲解所发起故,非假伪故,非谄媚故;名为称心。...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这个大乘法门,大这个字,其实有很深的涵义。蕅益大师在解释《大乘起信论》的时候说:这个大,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亲近外道,还毁谤佛法,认为出家沙门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解脱圣者...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定业真言?三世因果有因必有果,为何《十轮经》、《无量寿决定...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计本空,思诸法如梦。其实外境没有好坏,好坏都是我们自己内心...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久受朝廷恩典,更受社会大众和佛教徒的爱戴。有一天,在入京的途中,经过妙心寺,...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国人某氏至灵岩,谒见大师,有所请问,互用笔谈,大师自述略历行愿如左。编者志 经...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是散乱的心称念佛名,这样的福德善根都是不可称量的。前面蕅益...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有四种因缘会使大众心生贪爱。是哪四种呢?比丘因为居士供养...
小四相
【三藏法数】
[出大乘起信论疏] 小四相者。此就一念而论也。一生相谓以根对尘。一念心生。是为生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即色声香昧触法六尘也。)二住相谓一念之心。蹔尔相续。是为住相。三异相谓一念之心。初后不同。是为异相。四灭相谓尘境既忘。心念亦灭。是为灭相。
上篇:翻译四例 | 下篇:四种定学 |
(经名)梵语Sukhāvativyṅha-sūtra,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净土三部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之因地修行,果满成佛...
苦性
十忿怒明王
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莲华眼
地藏院四菩萨
真言宫殿
证信序
旃陀罗
因事上堂
佛身
称心语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当你有对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阿育王善巧度弟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印光大师永思集·大师遗教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