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回头,表示醒悟、悔改。比喻作恶之人,一旦悔悟向善,即能得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为佛家劝人改过向善之常用语...(杂名)东晋僧慧远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中有白莲池,因号莲社。亦曰白莲社。见莲社先贤传。...(名数)以上八大地狱外,更有八处之寒地狱。依次横列者也。一頞部陀Arbuda,此云疱,极寒逼身身上生疱也。二尼刺部...唐中宗时,复礼法师请问诸方学者真如与无明之关系,所作五言十句之偈颂。即(卍续一四八·二九七上):“真法性本净...又作药师忏。以药师如来为本尊而行忏悔罪障之修法。悔过,意为忏悔罪过;即于佛前忏悔自己身、口、意所造之罪过,以...(书名)二十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比丘尼之根本大律藏也。梵Bhikṣuṇi-vinaya。...禅林用语。闭口之意。即不讲无意义之语。盖真实之佛法,非言语所能表诠详尽,故若执着言语,则易成为修行佛道之障碍...禅宗公案名。佛日,为唐末曹洞宗云居道膺禅师之法嗣佛日本空。此公案即佛日本空与夹山善会禅师(805~881)之机缘问...【想句义】 p1229 入阿毗达磨论上五页云:想句义者:谓能假合相名义解。卽于青黄长短等色、螺鼓等声、沉麝等香、咸...华译为妙高山,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比高,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术语)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著,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作广义的讲,佛学也是医学;就是各种宗教...
因为个人的时节因缘,零星地参加过几次佛教组织的慈善活动,深感师父们乃至身边师兄们的慈悲和智慧之广大,我在这个...
我们不要得少为足。有的人得了一点点修行的好处,就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了。不但是得了好处,甚至于还没有得好处,就开...
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暂时释放压力,暂时找到成功的感觉,在虚幻的...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因此,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至少必须有几分...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峰禅师,都是了不起的禅师。结夏安居圆满了,洞山禅师对大众说...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卢山,昙鸾大师(与菩提流支同一时代)...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
四正断
【三藏法数】
[出杂阿含经] 一断断谓所起恶不善法。断已复生。更须精进摄受。令不生起。断而又断。是名断断。二律仪断谓坚持戒律。慎守威仪。断一切恶。是名律仪断。三随护断谓于无漏真实三昧相中。随顺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四修断谓已起善法。增益修习。令其生长。诸不善法自然断除。是名修断。
上篇:四胜义谛 | 下篇:四种寻思 |
(界名)又作劬伽尼。西大洲名。译曰牛。...
回头是岸
莲社
八寒地狱
真妄颂
药师悔过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那耶
合取口
佛日茶篮
想句义
须弥山
五支作法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善事都是为自己做,不须别人赞叹

没有定的不净观是没有力的

不要透支明天的烦恼
治心的方法

万里无寸草处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