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凡十二卷。民国王亨彦撰。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 普陀山之山志,自明代周应宾重修以来,有清一代,新志叠...【三缘起诸烦恼】 p0206 入阿毗达磨论上十四页云:由三因缘,起诸烦恼。一、未断随眠故。二、非理作意故。三、境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安慧菩萨杂糅,唐玄奘译,凡十六卷。又称杂集论、对法论。乃随文注释无著菩萨的《大乘阿毗...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即有所修学的意思,第四果为无学,即已无可修学的意思。...就世之相言之,所谓相续。而相续之种别亦有三: 一、世界相续 由众生之有业,而国土世界安立。 二、众生相...【五种定相违法】 p0275 瑜伽六十三卷一页云:复有五种定相违法。一、毁犯禁戒。二、无无间加行。三、无殷重加行。...(术语)使法于吾身获得成就之一种实物,名为得。反之而使法自吾身舍离间隔之一种实物,名为非得。假令断烦恼,则所...三密者,身语意三密也。 一、身密 如手结印契是也。 二、语密 如密诵真言是也。 三、意密 如住瑜伽...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毗舍离,以前大妄语缘,集僧诃责已,便制此戒。”(含注戒...印度自古以来,即有在佛教寺院中保存佛像、壁画等之习惯,以为辅助修道之用。若就客观而言,亦具有如同公共美术馆保...(人名)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有鹿头梵志,叩诸髑髅知各死相及其生处,但叩罗汉髑髅不知其所。耆域之事与此相同。...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交益,不受其锻炼,则心身交损。洪应明:《菜根谈》名言 穷困...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觉长得一脸横肉,人见人怕,相貌...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在办公室的墙上张...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若断而未尽,则尚不能了。况完全未断者乎。唯...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 我们对别...
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法时期等种种败坏之相,现今都一一显现无余。纵观当今国际形势...
二烦恼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内着烦恼谓身见边见等诸烦恼。于内心不了而起执着。故名内着烦恼。(身见者。谓众生妄执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为自身也。边见者。妄于身见中或执为断或执为常。名执一边。名边见也。)二外着烦恼谓贪嗔痴等烦恼。于外境不了而起贪着。故名外着烦恼。
上篇:二罪 | 下篇:二惑 |
(经名)法华经卷四第八品之名,此品说下根之弟子,授成佛之记别者。受记别之弟子,总有千二百人,分之为二段,初先...
普陀洛迦新志
三缘起诸烦恼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有学
三相续
五种定相违法
非得
三密
实得道向白衣说戒缘起
佛教博物馆
鹿头梵志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