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乃泛指禅宗无数则公案。“一千七百”并非实数,系根据景德传灯录中所载之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法机缘而来。 p2...【触】 p1448 显扬一卷三页云:触者:谓三事和合,分别为体,受依为业。如经说:有六触身。又说:眼色为缘,能起眼...乃毗沙门天腹部之鬼面名。本名为河伯面、河伯,或海若,皆为水神之名。后世将毗沙门天足踏之异形鬼称为“耐薰”。一...【见苦所断等与修所断差别】 p0646 大毗婆沙论五十二卷四页云:问:此中何者名见苦所断,乃至何者名修所断耶?...五种结界相之一。乃大界中之界形方正者。即以河川、树木、道路等为界,或于四边立石、植树作为界标。(参阅“五种结...(书名)与阿毗达磨发智论同本异译。苻秦僧伽提婆,竺佛念共译。三十卷。犍度。译曰聚。积聚之义。发智论以有篇章八...【空性差别】 p0789 辩中边论上卷七页云:云何应知空性差别?颂曰:此杂染、清净、由有垢无垢。如水界全空,净...指衣与法。禅宗之传承,师传法于弟子系以付授之袈裟为表征,故传衣亦具传法之义。景德传灯录卷三((大五一·二二三...(术语)一个之原因也。俱舍论六曰:一因生法,决定无有。瑜伽论释曰:证得一因,即成佛道。...(人名)手所持之杖似人头,此梵志击杀目连。鼻奈耶二曰:执杖梵志,手所持杖似人头。...为五色之一。于密教所说六大之中,白色为“水大”之色。据大日经疏卷六载,洁白乃毗卢遮那之净法界色,一切众生之本...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昆虫死于童稚之手,身形再微小也是一条命,不能随意伤害,家长...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没有发出恳切地修道之心,在这里熏习我们的大多数都是不好的东...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觉,今一旦知愧,已是三四十岁。若更因循,更有百年,亦顷刻而...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放下身心来修行。修行大家都想说修行快一点,有什么办法以最快...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世界法中物质递减的平衡点? 大安法师答: 你这个术语还很专业...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而失足,不因妙法不学而错败,不因邪思而乱志,不因心薄而轻行...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啊!有什么慈悲啊!有什么无我啊!我们内心朋从尔思的大多还是...
凡是想要占察木轮,首先必须熟读《占察善恶业报经》经文暨相关的注疏、讲述,了解地藏菩萨开示占察木轮方便法门的大...
三障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三报障报即果报。谓由烦恼惑业。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诸趣。因此障蔽正道。是名报障。
上篇:三种色 | 下篇:三种重障 |
亦名:与未受具者宿过限戒缘起 子题:罗[目*候]]罗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旷野城,六群共长者讲堂宿,时乱心...
一千七百则公案
触
天邪鬼
见苦所断等与修所断差别
方相
阿毗昙八犍度论
空性差别
衣法
一因
执杖梵志
白色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熏习这颗念佛的种子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大福自有妙方
大安法师:做不到的就全交给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