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指生命即将终结之时。即寿、暖、识三法将舍离之际。印度之祇洹精舍设有“无常院”,系安置僧众中之重病者,使彼等于...凡四卷。宋代施护译。略称护国尊者所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记载佛陀于王舍城耆阇崛山为护国尊者说菩萨之法要。...梵名 Pilinda-vatsa,巴利名 Pilinda-vaccha 之音译。又作毕陵伽筏蹉、毕邻陀婆蹉、毕兰陀筏蹉、比利陀婆遮、毕那嚩...(杂语)又作斫乞刍Cakṣus,眼之梵语也。义林章四本曰:眼者照了导义,名之为眼。瑜伽第三云:屡观众色,观而复舍...(术语)又曰尊仪。佛像也。寄归传四曰:灌沐尊仪。又曰:灌洗圣仪,实为通济。...(菩萨)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二行第六位。梵名摩诃室利微地也。译言大吉祥明。密号称为常乐金刚。肉色。左手持半开...亦名:八轻法 资持记释云:“宝梁中,八轻者,由无渐耻,慢易有德,即因心也;下列八法,并来报也,或可六七通于现...(一)位于安徽芜湖之赭山西南麓。始建于唐乾宁年间(894~897),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改为今名。清乾隆(...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如是名为缘已生法。...(术语)西竺誉人曰兰阇。亦曰兰奢。世说二曰: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悦色,惟有临海一客姓任...凡四卷。唐代道宣(596~667)撰于龙朔元年(661)。又作集合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古今佛道论、古今佛道论衡、佛道论...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业力现出一个相状,可能快乐的相状,也可能痛苦的相...
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和在家信众的护持。佛陀得道行化不久,度了许多人出家,同时...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的薪水可以维持生活所需,而工作本身因此就有了意义。仔细想想...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 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净土往生,要须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方可往生,但空念佛,如...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受他母亲信佛的影响,放弃了科举仕途的道路,二十二岁披剃出家...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
一生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 一生者。谓等觉菩萨。无明之惑未尽。尚有一番变易生死。过此一生。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所以等觉菩萨。称为一生补处。经云。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超前诸位得称为觉。无明者。无所明了。即障理之惑也。变易者。即实报土生死也。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
上篇:一空 | 下篇:一来 |
(行事)先帝忌日所设之斋会也。...
临终
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毕陵伽婆蹉
斫刍
圣仪
大吉祥明菩萨
破戒比丘受持戒者礼拜得八轻法
广济寺
缘已生法
兰阇
集古今佛道论衡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在家学佛男众女众的模范人物
学会忘记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