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地居天】 p0614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三卷十四页云:有余师说:面各八十千,与下际四边、其量正等。山顶四角,...(1913-2002)浙江乐清县人,俗姓陈,名德安,自号雁荡山僧。为太虚大师之高足,受大师革新思想感染,奠定了他人生...立喻者,谓以所见边与未所见边和会正说。所见边者,谓已显了分。未所见边者,谓未显了分,以显了分显未了分令义平等...由因果之差别,则现三时之业。三时业者: 一、顺现业 此生造善恶之业,直于此生得受苦乐之果报,顺现法受业是...亦名:驱出聚落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跋难陀与比丘[斗@斫],结恨在心,便将至城中无食处,知至...【迷丽邪酒】 p0943 法蕴足论一卷十七页云:迷丽邪者:谓诸根茎叶华果汁、不和钘蘗、酝酿具成酒色香味,饮已昏...(术语)十波罗蜜之第七,第七地菩萨以善巧之方便随机利物也。...亦名:自然界中道行界分齐、道行界分齐 子题:拘卢舍界、六百步为拘卢舍 行事钞·集僧通局篇:“道行界者。萨婆多云...(名数)还源观说六观:一,摄境归心真空观。二,从心现境妙有观。三,心境秘密圆融观。四,智身影现众缘观。五,多...梵语 samyak-sajkalpa,巴利语 sammā-savkappa。又作正思惟道支、正志。八正道之一。即思考真实之道理,亦即远离贪...贤胄,梵名 Bhadrayānika,巴利名 Bhaddayānika。贤,部主之名;胄,苗裔之义。此部系贤阿罗汉之苗裔。为小乘二十...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某位老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光头,这在当地是很特别的,有一次妻子喊他名字,他没听到,情急之下妻子就喊他秃子...
华严字母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已成为佛教梵呗的一颗明珠,堪称东方文明最完美的歌乐之一。是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的一...
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作而有生、有灭,故名有为。真如等六种,寂寞冲虚,湛然常住,...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心性,须断幻妄之惑业。欲断惑业,非严持净戒,力修定慧不可。...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菩萨大士、天、龙、鬼神,及世间无数人民,经常共集一处,听...
莲池大师谈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荷在肩而已。悬挂胸膈,已涉亵慢。...在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痴呆的人。他虽痴呆,但他知道勤俭,喜欢积蓄黄金。痴人为了能多积些黄金,到外做苦工...
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有个宋国人,养了一群猴子。猴子们特别聪明,可以帮他干一些活。但遇上饥...
二种无碍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智慧于境无碍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证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二神通作用无碍谓菩萨由内心证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
上篇:二转依 | 下篇:二种菩萨 |
【五法与三身相摄】 p0283 佛地经论七卷十三页云:又前五法摄三身者:有义、前二摄自性身。中间二种,摄受用身。成...
地居天
竺摩
立喻
三时业
驱他出聚戒缘起
迷丽邪酒
方便波罗蜜
摄僧自然界中道行界分齐
六种还源观
正思惟
贤胄部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你心里的按钮在哪里

华严字母的殊胜之处

何谓「无为法」

笃修净业临终预知,念佛往生之贞女典范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穿千佛衣如法吗
贪黄金堕为毒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