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指宋代曹洞宗僧智通景深。景深参访宝峰惟照时,惟照嘱以“全身放下,方有自由之分。”景深于当下体得大死一番之道理...以焰摩天为中心所建立之别尊曼荼罗。乃为祈冥福、延寿除灾而修焰摩天法时所用之曼荼罗。其图相有数种,据金刚顶瑜伽...(一)位于印度王舍城北方。为阿罗罗迦罗摩仙人居住之所在。 (二)七金山之一。又称尼民陀罗山、持地山。此世界以须弥...(术语)佛说深经之前放光明震动大地也。是为大乘之通相。法华六瑞中之二瑞。...谓不起取舍憎爱之分别心,则万法皆可返其真实面目。信心铭(大四八·三七六下):“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诺矩罗】 此云鼠狼山。...(名数)一、生不可避,依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不可避。二、老不可避,生者不可避老。三、病不可避,生者不可避病。四...(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曰因中有果论。计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也。譬如禾因谷生而论其谷中既有禾性是也...(术语)又曰闻持陀罗尼。四陀罗尼之一。闻持佛之教法而不忘也。陀罗尼译言总持。大乘义章十一末曰:教法名法,于佛...【一来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p0020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卷四页云:以无间道,证一来果,修彼道时,四念...韦驮,梵名 Skanda,巴利名 Khanda。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违驮天。或称韦将军、韦天将军。本为婆罗门教...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出自《佛说盂兰盆经》。 目犍连救母的故事: 目犍连尊者用天眼通,能够知道众...
世尊!怎样才能堪称大丈夫呢? 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请教:世尊!您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告诫我们:出家比丘都要誓做大丈夫...
有一个母亲她跟她女儿住在一起,那么这个女儿她领薪水了,她想要犒赏一下自己这个月的辛苦,她就到百货公司去买一个...
曾有人远行时,独自夜宿在一空房子。半夜有鬼肩扛着死人来到他前面,又有一鬼追来,瞋骂前来的鬼说:这死人是我的,...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 这里就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笃尽己分 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 所言尽职分,在女人分上,实有最大之关系,而且了无形迹。世之治乱,家之...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
齐翰(唐吴郡)《净土往生传》
【历代名僧辞典】
释齐翰。字等至。吴兴沉氏子。高祖陈国子祭酒。曾祖隋魏州司马。祖考不仕翰。少时游寺。蹈高静无尘之地。恻然有宿命之知。往之生处炳如目睹。因舍家焉。唐天宝八年。隶本州永定寺。九年跻五分坛于开元寺。大历三年。转隶武丘两州。道俗日至归奉。然翰性不徇时。善不近名。每处一室寂如无人。惟其苦学不弃寸阴。通法华。诸经与诸律部。精敏无擬。推明胜业。梯引后进。尝谓吴兴皎然曰。尽我所见。资彼所闻。一毫之善。并归净土。十年遘疾。入流水念佛道场。净土境象。一念顿现。翰出道场作偈曰。流水动兮波涟漪。芙蕖相照兮宝光随。乘光以迈分偕者谁。是日终于虎丘之东寺。春秋六十八。法腊三十六。初翰出道场。作偈毕谓弟子曰。善不可舍时不可失。汝曹能固安养之善乎。弟子曰。孰敢忘之。翰曰。佛道不忘。汝德由昌。或曰。和尚舍生。何乃病耶。翰曰。必谢之期虽圣未免。况吾哉。于是回瞻圣像。倏然而绝。
上篇:怀玉(唐台州)《净土往生传》 | 下篇:神皓(唐吴郡)《净土往生传》 |
谓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多于佛经文末用之。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大八·八四四下):“一切大众,闻佛...
大死翁
焰摩天曼荼罗
弥楼山
放光动地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诺矩罗
七法不可避
因中有果宗
闻陀罗尼
一来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韦驮天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盂兰盆会的由来

佛陀说做到这四个标准,你就是「大丈夫」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中

二鬼争尸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印光大师谈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