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北魏昙鸾撰。又作大经奉赞、无量寿经奉赞、赞阿弥陀偈。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依无量寿经,而以偈颂方式...(术语)梵语。又作达利瑟致。华言见。见有五种: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具此五种,名曰见惑。见...指天,天为主宰万物者,故称为真宰,犹如称之为造物主;然于佛教中特指护持佛法之诸天善神。 p4218...(术语)已者已往,今者现今,当者当来,即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也。法华玄义释签二下有曰:已今当之妙,于玆固迷。是...【学法】 p1381 瑜伽六十六卷十七页云:复次云何学法?谓或预流。或一来,或不还,有学补特伽罗,若出世有为法,若...梵名 Dhvajāgra-keyūrā。全一卷。唐代玄奘(602~664)译。又称胜幢臂印经、胜幢印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旨...指十种真实理。即:(一)摄化众生之差别方便中,有十种所知之谛理。即谓十地中第五地菩萨之差别方便智有十谛之别:(...【无痴】 p1041 显扬一卷五页云:无痴者:谓正了真实为体。能断痴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无痴为业。如经说:无痴善根...位于陕西长安安定坊之古寺。唐高宗咸亨四年(673),章怀太子舍宅为寺。善导之门人怀感住之,时四方同好之士来投者...(术语)三国佛教略史曰:现时支那之佛教,大别二派:一黄衣派,即喇嘛也。一青衣派,即旧来之诸教也。(中略)青衣...【胜进道有二种】 p1105 瑜伽六十九卷十六页云:此胜进道、复有二种。或有无间,为断余品,修方便道。此于前品,名...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禅宗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宗派,人称临济子孙遍天下。临济祖庭就在...
一、前言 一般介绍药师法门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修持药师法门有添福增财的功德,因此也有人称药师佛为佛教中的财神...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种活动,僧俗男女夹杂不分,坏念头一大...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佛陀在经中告诉我们,人生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帆风顺。人生的起起落落,或者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有时我们心灵的阳光会被雾霾...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肥,自然花果就美好;根弱,自然花果就瘦小;根朽,则死期将近...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是青岛,热得较晚,一般人,还都穿夹衣服。临来那天,我领僧俗...
无畏〔《神僧传》卷第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无畏三藏。本天竺人。让国出家。道德名称为天竺之冠。所至讲法必有异相。初自天竺至。所司引谒于玄宗。玄宗见而敬信焉。因谓三藏曰。师不远而来故倦矣。欲于何方休息耶。三藏进曰。臣在天竺时。尝闻大唐西明寺宣律师持律第一。愿往依止焉。玄宗可之。宣律禁戒坚苦焚修精洁。三藏饮酒食肉言行粗易。往往乘醉喧竞秽污茵席。宣律颇不能甘之。忽中夜宣律扪虱将投于地。三藏半醉连声呼曰。律师律师扑死佛子耶。宣律方知其为异人也。整衣作礼而师事焉。在洛时有巨蛇高丈余长且百尺。其状甚异。蟠绕出于山下。洛民咸见之。畏语曰。此蛇欲决水潴洛城。即说佛书义。其蛇至夕则驾风露来。若倾听状。畏责之曰。尔蛇也。当居深山中用安其所。何为将欲肆毒于世耶。速去无患生人。其蛇闻之若有惭色。遂俯于地顷而死焉。其后安禄山据洛阳尽毁宗庙。果符其言。开元十年七月旱。帝遣使诏无畏请雨。畏持满钵水以小刀搅之。诵咒数番。即有物如蚪龙从钵中矫首水面。畏咒遣之。白气自钵腾涌。语诏使曰。速归雨即至矣。诏使驰出。顷刻风雷震电。诏使趋入奏。御衣巾已透湿。霖雨弥日而息。又尝淫雨逾时。诏畏止之。畏掜泥媪五躯向之作梵语叱骂者。即刻而霁。尝过龙河以一槖驼负经没水。畏惧失经遽随之入水。于是龙王邀之入宫讲法。为留三宿而出。所载梵夹不湿一字。其神异多类此。
上篇:一行〔《神僧传》卷第七〕 | 下篇:金刚智〔《神僧传》卷第七〕 |
为“正门”之对称。又作傍门。禅林中,凡有犯罪者,即从此门驱出。敕修百丈清规卷二肃众条(大四八·一一二一下):...
赞阿弥陀佛偈
达梨舍那
真宰
已今当
学法
胜幢臂印陀经尼经
十谛
无痴
千福寺
青衣派
胜进道有二种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财神之王药师佛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学会转变心态,幸福其实很简单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