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梵名 Padmacintāmanidhāranī-sūtra。全一卷。唐代宝思惟译于神龙二年(706)。略称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收于大正...(术语)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众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梵语 bhūta-tathatā 或 tathatā。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p1380 显扬十七卷九页云:论曰:静虑者及佛二种境界中,真如及无漏性,皆不可思议。...梵语 styāna-middha-āvarana。又作睡眠盖。全称惛沉睡眠盖。五盖之一。惛眠,为惛沈及睡眠二烦恼之合称;此二者能...周遍之圆法,能通入实相,计有十法,称为十普门。即:(一)慈悲普,众生缘、法缘、无缘之三慈中,仅无缘之慈悲与实相...【欲爱】 p0983 如爱支差别中说。 二解 瑜伽六十七卷八页云:又卽此爱、界差别故;复有三种。谓欲爱、色爱、无色爱...指顿悟自心之禅。禅宗自谓超乎大、小二乘之上,故别立此名。据景德传灯录载,禅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等持鬘】 p1119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卷十三页云:如契经说:若圣弟子、三等持鬘、具足成就;能断一切恶不善法;修习...(一)指道理。即一切事物之存在、变化所准据之法则。可分成四种: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瑜伽师...【四无记根】 p0438 杂集论九卷五页云:杂染者:谓四无记根。一、爱,二、见,三、慢,四、无明。由此四惑,染污其...八大人觉经...劝发菩提心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
历代开悟而没有了生死的,他就必然要轮转。有可靠的资料来证明,一些大禅师,他们最后投生的身份。五祖戒禅师,一转...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究其原由,总因不了真如妙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对就...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成劳。眼睛不...先把绿叶菜表面的水滴风干掉,然后放入袋子,一定记得放一张纸巾进去,在冰箱冷藏保存的时候,纸巾会吸附一些水气。...问: 怎样判断自己是真信还是假信? 大安法师答: 其实净土的真信,它不容易啊。佛再三强调这是难信之法,甚至是一...问: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我觉得人生百味,无须刻意追求什么。但要保持一颗平衡的心态很难。 正如法师答: 开...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与事,困难是难以回避的。应对得体,...
慧达〔《神僧传》卷第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达。姓刘氏。名窣和。本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先不事佛目不识字。后因酒会疾。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因出家为僧。住于文成郡。至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流化将讫。便事西返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而遥礼之。人莫有晓者。乃问其故。达云。此崖当有像现。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尔后八十七年至正光初。忽天风雨雷震山裂。挺出石像举身丈八。形相端严唯无有首。登即选石命工雕镌别头安讫还落。因遂住之。魏道凌迟其言验矣。逮周元年治凉州。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彻照幽显观者异之。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会。相好圆备。太平斯在。保定元年置为瑞像寺焉。识者方知其先监。达后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涧中死。其骨并碎如葵子大。可穿之。今城西古寺中塑像在焉。
上篇:求那跋陀罗〔《神僧传》卷第三〕 | 下篇:勒那漫提〔《神僧传》卷第三〕 |
梵语 preta,巴利语 peta。即具有恐怖形相、令人恼害之怪物。为五道之一,六道之一。通常指逝者、死人之精魂而言。...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爱见大悲
真如
静虑境界及佛境界不应思议
惛眠盖
十普门
欲爱
上乘禅
等持鬘
理
四无记根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惑业未尽的高僧也难出轮回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延长蔬菜保存时间的方法
怎样判断自己对净土的信心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