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释摩诃衍论有本觉下转始觉上转之义,本觉有性净本觉与随染本觉之二,本觉下转者,随染本觉之相也,随染之本...【非相续法】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十三页云:非相续法云何?谓除未来现前正起法,诸余未来,及无为法;是名非相...(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于露地坐禅也。行事钞下三之一曰:在露地者。智论云:我观树下如半舍,无异荫覆凉乐。又生...(术语)经论中品目之名称。经题之对。如云寿量品,易行品等。...又称随求天子。唐代宝思惟所译之随求经载,昔有破戒比丘,得重病受苦,有一优婆塞为其书写随求经神咒,并系于其颈下...(术语)又名根本禅,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于近分定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又作应感。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称为感应。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七:“感即...佛灭后众弟子在王舍城灵鹫山七叶窟内外结集经典,在窟内结集的,名上座部,在窟外结集的,名大众部。...亦名:盗戒犯缘 子题:犯缘不出心境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成犯相中,总缘具六种:一、有主物,二、有主想,三、有...(杂语)驮婆者梵语,译曰奴,为人使役而不取佣资之奴,谓之无价驮婆,以比行无缘大悲之菩萨。俱舍论十八曰:如世传...又名缘觉,或辟支佛,是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脱离生死的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男子因一时的气愤恼怒,厌恶世人,便舍家遁入佛门,皈依佛教。 可是,他的身体虽然出家,入了...一条小鱼问一条大鱼道:我经常听人说起海的故事,海究竟是什么呢?大鱼说:你就生于海也归结于海,而你却不自知,还...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人悭贪。不管任何人,只要前来乞讨,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正会说话之人,所说之言,必是善语,令闻者心开意解,清耳悦心...菩萨 菩萨是发了菩提心,以慈悲广度众生的人。菩萨不自私、不为自己考虑;广度众生是为了成就佛道,并且感谢众生而...
我们看世间人,有些真的是福报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资具特别的尊贵,但是他没有时间修学佛法,他为他的福报所障碍,产...有二位师兄弟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希望得到名师指点,能够深入佛法的堂奥。两个人跋山涉水,芒鞋踏遍了岭头...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王来见世尊,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波斯匿王请问世尊:如来是否有说过...
超明(﹝齐﹞(钱塘齐明寺)[《比丘尼传》卷三]
【历代名僧辞典】
超明本姓范。钱塘人。父先少为国子生。世奉大法。明幼聪颖雅有志尚。读五经善文义。方正有礼内外敬之。年二十一夫亡寡居。乡邻求嫂誓而弗许。因遂出家住崇隐寺。神理明彻道识清悟。闻吴县北张寺有昙整法师道行精苦从受具足。后往涂山听慧基法师。讲说众经便究义旨。一经于耳退无不记。三吴士庶内外崇敬。寻还钱塘移憩齐明寺。年六十余。建武五年而卒也。时又有法藏尼。亦以学行驰名也。
上篇:慧绪(﹝齐﹞(集善寺)[《比丘尼传》卷三] | 下篇:昙勇(﹝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
亦名:年不满受具戒缘起、与年不满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罗阅城,有十七群童子,大者年十七,小者十...
本觉下转
非相续法
露地坐
品题
随求即得天子
根本定
感应
大众部
大盗戒犯缘
无价驮婆
独觉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以虚幻为实
找到真正的自己
降伏内心的悭贪

口业清净,自然有功德效用产生
圣严法师《观自在菩萨》

地狱果报往往是福报大的人创造出来的
神通究竟何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