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指阿弥陀佛所立之誓愿。阿弥陀佛在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下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待成就是愿,方得成佛;此誓愿计有四十...(杂名)各宗开宗根本之书曰本书。如天台之三大部本末合六十卷,谓之本书。...【于一切法得自在转】 p0750 世亲释十卷九页云:于一切法得自在转者:由得神通于一切法,自在而转。以诸如来,...(1889~1947)浙江崇德人,俗姓张,本名淦森。法名唯心。为民国以来佛教革新运动之倡导者。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笃迦】 此云栗。...(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法中第六,观极乐宝楼珠阁之相也。经曰: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阁,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即指翻译经典。又作翻经。广义而言,并不限于经藏,如律、论之翻译亦皆称为译经。盖以印度各种方言流传之佛典(经、...梵名 Vai?ākha,巴利名 Vesākha。印度梵历第二月。又作薜舍佉、苏舍佉。译作季春、善格。系佛陀之生月,即夏历(...(杂语)Śrāvatsa,译曰吉祥海云。卍字形也。...法界次第云:禅秦言思惟修,一切摄心系念,学诸三昧,皆名思惟修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 ...【识食】 p1432 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心念也是念佛,所以念佛法中,除持名念之外,尚有实相念和观...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一天,佛在只园精舍外空地经行,婆罗门突逻阇心怀嗔恚,来到佛所,对着佛破口辱骂,并说种种毁...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但我们很多人都只...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虽不专做学问,但其并不会得不到学问。 所以,凡是一个人,...
中国人喜欢喝汤,尤其是广东人,老火靓汤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都觉得煲汤离不开肉,有肉味的汤才够浓、够鲜,其实不...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婆不是在口头上说的,而是在内心深处要把它厌离到彻骨彻髓的程...一棵树很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在树下玩,有时爬上树枝打秋千玩,有时摘果子吃。累了就躺在树下休息,树很高兴...
我们无量劫来,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个人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会自甘卑...
道馨(洛阳城东寺)[《比丘尼传》卷一]
【历代名僧辞典】
竺道馨。本姓羊。太山人也。志性专谨与物无忤。沙弥时常为众使口恒诵经。及年二十诵法华维摩等经。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节。弥老弥至。住洛阳东寺。雅能清谈尤善小品。贵在理通不事辞辩。一州道学所共师宗。比丘尼讲经馨其始也。晋泰和中有女人杨令辩。笃信黄老专行服气。先时人物亦多敬事。及馨道王其术寝亡。令辩假结同姓数相去来。内怀姤嫉伺行毒害。后窃以毒药内馨食中。诸治不愈。弟子问往谁家得病。答曰。我其知主。皆籍业缘。汝无问也。设道有益我尚不说。况无益耶。不言而终。
上篇:僧基(延兴寺)[《比丘尼传》卷一] | 下篇:道容(新林寺)[《比丘尼传》卷一] |
一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次超越而辩四谛者。但上来所说。诸无漏禅中。乃禅禅悉有四谛观慧。彼既明禅相。则...
弥陀本愿
本书
于一切法得自在转
太虚
笃迦
宝楼观
译经
吠舍佉
室利靺瑳
禅波罗密
识食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谤骂世尊的婆罗门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圣严法师:怎样读书

煲汤不放肉,也能很好喝

内心深处要厌离到彻骨彻髓
施舍的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