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性是诸法的自性、本体;相是形相、义理。俱舍与成实宗宣说小乘的性相,瑜伽唯识等宗宣说大乘的性相。学习上述诸论叫...指于唱卖亡僧衣物时,顺便附卖众人或常住衣物。禅苑清规卷七(卍续一一一·四五七下):“亦不得寄唱众人及常住衣物...(术语)对修德之称。言一切万物本性之上各有善恶迷悟之性能也。...【引无义苦】 p0377 瑜伽十七卷六页云:何等名为引无义苦?谓如有一、若诸沙门,或婆罗门,行自苦行;于现法中,以...(名数)一、自摄,以自力而自摄取也。二、他摄,以他力为他所摄也。略论曰: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戒本疏·三十舍堕法:“所以如来不受请者,多论五意:一、为入寂室故,二、为诸天说法故,三、看病比丘故,四、为结...垢有三种,谓贪、瞋、癡。由依止贪瞋癡故,毁犯如是尸罗学处,由此有智同梵行者,或于聚落或閑静处见已,作如是言,...亦名:大小正行三学为本 子题:小乘三学、大乘三学、大乘戒分三品、大乘之人出家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杂语)同所习者。维摩经菩萨品曰:乐近同学。,什曰:我学大乘,彼亦如是,是名同学。...(杂语)又作摩耶。译曰体。大日经疏十曰:么也,体也。梵语杂名曰:体,摩耶。【又】Māyā,夫人名。译曰幻,术。...指浴佛所用之汤水。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举有浴佛偈(大四九·三一八中):“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上联自诫,尘世繁杂,世事多变,处事遇忙则乱,所以...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前三年离不开母亲,自己生活不能料理,...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养净土的佛和秽土的佛,虽然是种种的财物性的供养,但是你平等心现前...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许多人有关系,不能天真地想进就进,也不可能任意地想退就退。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不...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问佛陀:我常需要处理政务,有时甚至不得不领兵...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
问: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面对傲慢我总是无法控制,傲慢总在不知不觉中显现出来,更可怕的是对傲慢竟然浑然不识。...
道行(衢州乌巨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一日闻眼举玄沙筑着脚指话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南明恁么商确也。是顺风撒沙。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众虽下语未契厥心。众僧请益玑代云。以谤为义。师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谈玄说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加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
上篇:法宁(华亭昭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下篇:守珣(安吉州何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经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
性相学
寄唱
性德
引无义苦
二摄
佛不受请意
垢
大小乘三学相决同异
同学
么也
功德汤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拜占察忏得清净,地藏菩萨会特殊护念

曾国藩的七副对联,说尽人生大智慧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如何供养才如法
圣严法师:识人识己识进退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