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又作寄付、寄进。谓捐赠财物于僧寺,以供应三宝之用。乃为祈求天下太平、家门繁昌,或超荐祖先等。优婆塞戒经卷三(...(术语)对生灭变化下八识之相唯识,称常住无相之真如曰性唯识。【又】五重唯识之第五遣相证性识也。...【引摄不善】 p0377 集论二卷十页云:何等引摄不善?谓行身语意诸恶行已;于恶趣善趣,引摄不爱果异熟,或引或满。...(界名)六欲天之第二须夜摩天,秦译妙善天,唐译善时分天。见可洪音义一。...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但对首者,事局中下,不劳僧众,告情引证,便成作业。”济缘记释云:“但对中,局中下者,即...复次如经言有共业,有不共业,有强力业,有劣力业。云何共业?若业能令诸器世间种种差别。云何不共业?若业能令有情...亦名:淫戒开缘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不犯者,若睡眠无所觉知,不受乐,一切无有淫意。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杂语)于他发难问,使他不得语,亦不得不语,谓之蒺藜论。杂阿含经三十二记外道嗾其弟子,使向佛发数度蒺藜论,弟...指经中叙述功德之篇章。例如法华经有分别功德品、随喜功德品、法师功德品等三品,六十华严有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佛小...(故事)高齐僧稠禅师,以锡杖解两虎之斗。续高僧传十六(僧稠传)曰: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的,今生是比丘、比丘尼,再一转世就变了。现在好像是三宝弟子...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如下列所述: 端身正坐,身心放松,面孔保持一丝...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有一天,提婆达多生病。很多医生来治病,但不能把他医好。身为他的堂兄弟,佛陀亲自来探望他。 佛陀的一个弟子问他...
【原文】 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于小事。须知此种派头,乃系败子之派头。以未做大事,便忽...放焰口是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全称是瑜伽焰口施食仪。焰口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意译为...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院里,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在法会中供养摩利支天菩萨,来祈...
法忠(隆兴黄龙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忠号牧庵。四明姚氏子也。十九试经得度习天台教。悟一心三观之旨未能泯迹。故遍参名德。后至龙门。观水磨旋转发明述偈呈佛眼曰。转大法轮。目前包裹。更问如何。水推石磨。佛眼曰。其中事作么生。忠曰涧下水长流。眼曰。我有末后一句。待分付汝。忠即掩耳而去。后至庐山。于同安枯树中绝食清坐。宣和间湘潭大旱。祷弗应。忠跃入龙渊呼曰。业畜当雨一尺。雨随至。尝居南岳。每跨虎出游。儒释皆望尘而拜。上堂我有一句子。不借诸圣口不动自己舌。非声气呼吸非情识分别。假使净名杜口毗耶释迦掩室摩竭。大似掩耳偷铃。未免天机漏泄。直饶德山棒临济喝。若向牧庵门下秖得一橛。千种言万般说秖要教君自家歇。一任大地虚空七凹八凸。[如惺]系曰。牧庵既悟一心三观。即当挥尘为台教吐气。尤以未能泯迹。乃遍扣达磨之徒。正如香象渡河。直欲一踏到底。所以宜乎纔跨龙门便能倾湫倒岳也。伟哉。世有习三观者。且指悟之一字不知其为何物。误认糟粕作醍醐。诋壁观为护教。岂非师子之虫耶。故渰山集深斥台教传佛心印书。后卷当删去。盖令学者障悟门。造地狱业不浅矣。
上篇:善悟(南康云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下篇:法宁(华亭昭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
如来十恩之一。指如来累劫修诸功德,不顾自身,但为度脱一切众生,丝毫未曾一念为自己之恩德。[华严大疏钞卷二十三...
性空观
寄附
性唯识
引摄不善
善时分天
但对首法
共业、不共业、强力业、劣力业
大淫戒开缘
蒺藜论
功德品
解虎锡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只要能这样做,地藏菩萨都度脱你

【推荐】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地藏菩萨早就可以成佛,为什么永远示现菩萨相
平等的对待众生

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
放焰口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