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指称念弥陀名号和誓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观无量寿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Borobudur)意译为山上之精舍。又作波罗浮屠、阇婆罗浮屠。为极壮观之佛教圣地。位于印尼爪哇岛中部日惹市(Djok...(术语)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引发】 p0377 瑜伽十三卷四页云:云何引发?谓能略摄广文句义及能成办诸胜功德。 二解 显扬十九卷十页云:问:云...(譬喻)譬二事相资之法,如止观,如真俗,如福智。...(传说)是佛为太子时之子。出家读诵十二部经,能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禅定,谓为真涅槃。然彼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亦名:亡人物负债债息异处差别、亡僧物负债债息异处差别、亡五众物负债债息异处差别 子题:保任处、质物处、执券书...盖有五种,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能令善品不得显了是盖义,覆蔽其心障诸善品令不转故。...子题:疾疾说、屏处说、错说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不犯者,增上慢人;若业报得,若不言我得;或戏笑说、疾说、...(术语)华严一家之教判,分第五同教为别教一乘,同教一乘。别教一乘者,永别异于二乘三乘等诸乘,一多无尽之一乘法...(术语)梦中所现善恶之相也。大方等陀罗尼经说十二梦王之梦相。...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处呢?在我们心中,佛即心,而心即佛故。然心又有何功德呢?心有觉悟之功德,我辈众生...
随烦恼二十:言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秘悋为性。能障不悭,鄙畜为业。亦贪分也。 其中耽着法财就是舍不得把法...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现,缺一不可。这三种力量都跟智慧有关...
《大智度论》谈到,释迦牟尼佛因地用种种身份来跟众生结缘。其中有一个身份,就是示现在鹿里面。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的方法,例如数息观、不净观、因缘观、枯尸白骨观等,便可能被...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具体怎么修呢?你看,我们从内在的修心来说,内心的杂念是由...
正觉(明州天童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母赵氏。诞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和尚剃发。受具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和尚。年十八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公于汝州。久之无所入。时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入门。霞便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对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师忽大悟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师曰。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打尔。在且去。值霞退居唐州大乘寺。师亦从焉。宣和二年霞迁大洪俾掌记室。三年迁首座。时金粟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真歇了公住长芦。招师首众。未几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间住舒州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补长芦。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惧奔散。师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钱塘至明州礼补陀大士。天童虚席。郡守驰檄请师住持。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遂敛兵而退。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师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为书嘱后事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诏谥曰宏智禅师。塔曰妙光。
上篇:真清(天台慈云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 下篇:教亨(燕都庆寿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授戒之作法。又作白四羯磨、三羯磨、白四。于僧团中,凡有关受戒之承诺、重罪之处分,或治罚、灭诤等重大事件,必须...
念佛者
婆罗浮屠
性戒
引发
二翼
善星
亡物负债债息异处差别
盖
大妄语戒开缘
同别二教
梦相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广发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以身作桥结善缘
圣严法师《禅修的历程》
